天祚帝投降。天祚帝惱羞成怒,憑藉優勢兵力,再次組織進攻。
正當戰爭進入對峙階段,天祚帝卻突然緊急撤兵。
原來遼國發生了內訌,後方的貴族叛變了。
統兵副都監耶律餘睹等,圖謀廢黜荒淫昏庸的天祚帝,立天祚帝次子晉王為帝。事情敗露後,耶律餘睹叛遼降金。第二年,耶律餘睹引金兵襲擊天祚帝。蕭奉先獻計說:“餘睹此來不過是為了奪取晉王,乾脆把晉王殺了,他就死心了,自然會退兵回去。”天祚帝遂處死了無辜的晉王。此事使貴族寒心,紛紛思叛。而耶律餘睹非但沒有退兵,反而引導金軍直逼天祚帝行帳。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完顏阿骨打立即反攻,在護步答岡追上遼軍,左右包抄,幾乎全殲20萬遼軍。史家評,護步答岡之戰,是“人類戰爭史上不可思議的對抗戰”。幾十萬遼軍一下子就如水決堤,垮得稀里嘩啦。天祚帝日夜狂奔,才沒被活捉。由是,縱橫北方200年、不可一世的遼國,從此一蹶不振。
猛安謀克
和遼、夏建國不同,完顏阿骨打是在戰火中匆忙立國的。
在反遼過程中,阿骨打對其氏族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確立了適應奴隸制國家的統治體系與社會組織。
他改革了猛安謀剋制度。
猛安謀剋制,金代女真族的軍事和社會組織單位,是一種兵民合一的制度,它並非是女真民族的獨創。在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如匈奴、突厥、鮮卑、契丹都實行過類似的制度。它與契丹族的頭下軍州和後來滿族的八旗制度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但由於民族和時代的不同,其區別也是很明顯的。它們是原始社會後期由於徵掠、圍獵的需要而設的軍事首領,隨後發展為固定的軍事組織,最後變革為地方的行政組織,具有行政、生產與軍事合一的特點。
戰時,聯盟根據各部部長(孛堇)率領出徵人數多寡,分別稱之為猛安或謀克。猛安謀克人戶平時在訓練之餘,從事農業生產。有戰事則丁壯接受徵發,自置鞍馬器械出征;其家口仍留家生產。《金史·兵志》記女真初起時,“其部長曰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猛安謀克作為軍事編制單位,其人數多少本無定製,1114年,阿骨打規定,300戶為一謀克,10謀克為一猛安。猛安之上置軍帥,軍帥之上設萬戶,萬戶之上有都統;在猛安以下的統屬系統是猛安(千夫長)、謀克(百夫長),謀克之下設蒲裡衍(牌子頭,女真語,50戶之意)、什長(執旗)、伍長(擊柝)、士卒(正兵)、阿里喜(士卒之副)。出獵時,按什伍編制,年壯者為正,矮小者為副。
猛安謀克作為女真建立的一種社會組織和制度,對女真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過積極作用,它把分散的女真各部聯結成為一個統一的女真族。把原來單純的軍事組織同地域性村寨組織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以血緣性質為主的氏族制是一次重大沖擊,打擊了舊氏族勢力,確立和鞏固了新興奴隸主的勢力,奠定了以地域和領戶製為特點的國家的基礎。自阿骨打在1114年確立猛安謀克後,不僅生女真,就連遼東等地的熟女真亦被納入猛安謀克組織之中,於是一個統一的女真族就這樣形成了。
最初,猛安謀克的成員、戶數均為生女真,但阿骨打為適應對外戰爭的需要,把歸附的降人,也編為猛安謀克,亦用猛安謀克名授其首領以統其眾。金兵中有渤海軍8猛安,奚軍9猛安。猛安謀剋制度作為一種官職與爵銜,均可世襲,或兄終弟及,或父死子繼。猛安謀克的職責,不但負責訓練士兵,指揮作戰,還規定,猛安亦負責“勸課農桑,餘同防禦”;謀克亦掌捉輯軍戶、“惟不管常平倉,餘同縣令”。地方官的性質明顯。特別是大批猛安謀克戶遷居中原各地後,便成為軍事、行政、生產三位一體的組織。由於猛安謀克是一種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所以女真貴族能隨著新佔領地區的不斷擴大,迅速將東北地區的女真猛安謀克徙入內地。它們自成組織,築寨於村落之間,不屬州縣,計其戶口,授以官田。這種遷徙具有軍事部落移民的性質,起到了鞏固金朝統治秩序的作用。作為軍事組織和地方行政組織的猛安謀克,從此構成了金代女真族社會組織的一個重要的特點。
而在遼東地區漢和渤海人中,由於封建化程度較高,則置長吏,從漢官之號,實行州縣制,與猛安謀剋制並存,這也是我國古代一國兩制的最早實踐。對有功於金的漢和渤海人,仍可授予猛安謀克官職,實際上是一種榮譽稱號,享受相應的待遇而已,卻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