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氣早已喪失殆盡,一觸即潰,後方督戰的賈似道也驚慌逃竄。
賈似道兵敗之後,元軍主力順長江東下,很快逼近臨安,南宋滅亡在即。賈似道喪師辱國,朝野震動,群情激憤,太學生及臺諫、侍從官紛紛上疏請殺賈似道以謝天下。謝太后只得將賈似道貶為高州(今廣東高州東北)團練使,並派人監押。紹興府官員鄭虎臣,早年受過賈似道迫害,視為仇讎,主動要求擔任押送官。鄭虎臣一路之上,變著法兒羞辱賈似道,走到漳州時,瞅準機會,在賈似道入廁時,將他勒死了事。
1276年2月,元軍兵臨臨安城下,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與元軍接洽。然而,文天祥前往元營和談時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無奈,只得向伯顏奉上傳國玉璽和降表,開城投降。
恭帝趙顯被元擄住後,大臣陸秀夫等擁立8歲的衛王趙昺做皇帝,改年號祥興,遷居到廣東新會縣南80裡海中的小島厓山,繼續抗元。1279年,在元軍風刀劍霜的追擊下,陸秀夫走投無路,只得揹著末帝趙昺投海自盡,完成了封建時代一個忠臣應盡的氣節。
宋室在南中國153年的統治宣告終結,元朝最終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行省制度
正是元朝的統一,徹底終結了自唐末以來中國沒有真正大統一的分裂局面,譜寫了中國歷史上領土最為輝煌的篇章。
元朝開國後,一切政治制度和國家政權形式大都沿襲遼、金舊章。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各地分設11個行中書省及西藏宣撫司,行中書省官員任用漢人負責;改變了蒙古開國以來的諸侯世襲利祿制度,遵循中原漢族的傳統制度,奠定了此後元朝的政治體制規模。
元朝統一後,其疆域遼闊,中國的版圖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僅嶺北行省就基本包括了今天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帝國的疆域北到今西伯利亞一帶,南到越南的占城、南海,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西南到達克什米爾,包括今西藏全境,西北到達中亞地區的蔥嶺,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等。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
為了便於有效地管理這龐大的帝國,元帝國確立了行省制度,將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以及總制院(1288年更名為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
中書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機構,總理全國政務,也稱都省;行中書省是一級政區名稱,簡稱行省,或只稱省。其製為:“都省握天下之機,行省分天下之治。”
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行省長官有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等。路、府、州、縣設總管、府尹、州尹、縣尹。
行省是元朝統治時期廣泛設立於全國的地方大行政區,在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行省制度淵源於魏晉的行臺。北朝、隋和唐初,都曾置行臺(或稱行臺尚書省)於地方,以行使尚書省職權,多是因軍事需要而設的臨時性的分遣機構,意為代表中央行使權力。金初,曾置行臺尚書省於汴京,以治理新徵服的河南地。此後,行省的稱謂便較頻繁地使用了(以前通常簡稱“行臺”)。後元人仿照金朝制度,在廣大的佔領地,相繼建立多個行中書省和行中書分省。隨著全國的統一,原來臨時性質的行省制度很快轉化成了固定、常設的地方大行政區劃了。行省掌管轄境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國重事,統領路、府、州、縣;距離省治較遠的地方,則另設宣慰司統之,作為行省的派出機構。
當時全國共劃分為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中書省管轄大都(北京)及周圍的河北、山西、山東等腹心地區。其他11個行中書省管轄情況如下:
1.陝西行省,治京兆(今陝西西安),轄境包括今陝西及甘肅、內蒙古部分地區。
2.甘肅行省,治甘州(今甘肅張掖),轄境包括今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3.遼陽行省,治遼陽(今遼寧省),轄境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
4.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今河南開封),轄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蘇三省的長江以北地區。
5.四川行省,治成都。轄境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陝西部分地區。
6.雲南行省,治中慶(今雲南昆明)。轄境包括今雲南省全境,四川、廣西部分地區,以及泰國、緬甸北部一些地方。
7.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