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喚起妞妞“打針”的印象了,妞妞堅決地說:“我不打針。”麗文說:“妞妞現在生病了,你覺得咳嗽舒服嗎?”妞妞搖搖頭說不舒服。麗文問:“妞妞是不是想趕快不咳嗽啊?”妞妞回答:“想”。接著又咳嗽,小臉蛋燒得紅紅的。麗文親親妞妞的臉蛋說:“大夫開了藥了,能讓妞妞的咳嗽好起來,妞妞病好了,就可以去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對不對啊。要是不打針,妞妞只能每天一個人在家裡待著了。”
小孩子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她是會聽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讓病趕快好了。於是,妞妞從道理上接受了打針,但她小小的心還是害怕,滿眼憂慮地問麗文:“媽媽,打針很疼嗎?”麗文微笑著平淡地說:“哦,有點疼,不過疼得不厲害,就疼一小會兒。你看就像媽媽這樣掐一下。”說完就輕輕掐了一下妞妞的手背。 。。
讓孩子的困難在遊戲中解決(2)
妞妞自己嘗試了一下,可能覺得是有點疼,不過表情不那麼害怕了。麗文問妞妞:“你覺得媽媽掐你的手背疼嗎?”妞妞可愛地答道:“有一點點疼。”“哦,打針的疼和這個疼差不多,也是有一點點。”麗文很坦率地告訴妞妞,然後又說,“媽媽掐一下你,不疼也不哭,打針也不疼,也用不著哭,是不是?”妞妞點點頭。麗文看出妞妞心裡還是有一些顧慮和緊張的。於是又給妞妞打氣說:“媽媽覺得妞妞是個勇敢的孩子,你試試看自己勇敢不,妞妞要是能###住疼呢,就不要哭;要是###不住,哭了也沒事。”妞妞聽了媽媽的話,覺得自己想做個勇敢的孩子;同時,也知道,自己哭了,媽媽也不會批評自己的。
麗文表現出打針確實是很簡單的一回事,而且說話的語氣很輕鬆,一點也不讓妞妞覺得很痛苦。這樣讓妞妞也坦然了許多,孩子的願望肯定是不想讓別人笑話她,同時對媽媽的話深信不疑,“打針和掐一下手背是一樣的,一點點疼。”
畢竟是小孩,妞妞打針時還是很緊張,渾身繃得緊緊的,可是能###住疼沒哭。麗文在一旁看著妞妞,什麼也不說,這時護士看著妞妞一點也沒哭,表揚了妞妞。這樣,妞妞透過“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住的,心態由此變得很鎮靜。妞妞打了三天的針劑,咳嗽還是沒有好轉,再檢查時,大夫說妞妞呼吸道感染有些嚴重,要住院輸液了。
妞妞住在兒童病房,一個病房有六七個小孩,大部分三四歲。不管是護士還是醫生,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進來,病房裡頓時就哭成一片,孩子們的驚恐宛如羊圈裡進了狼。只有妞妞一個人不哭不鬧,但她會停止玩耍,要麗文抱著她,一臉憂愁地等著。雖然妞妞也不喜歡扎針,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針過程中她從不亂動,總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護士的表揚。
週末,值班的護士就兩個人,有經驗的護士正忙著,就讓一個實習生小護士給妞妞扎針,小護士可能沒有給小孩扎過針,也有些緊張,一連紮了五下都沒扎住。麗文看到妞妞有些哼哼唧唧地哭,但沒有大聲哭出來,麗文也什麼都不說,她害怕自己一說,妞妞會大哭起來,孩子這時候最經不起媽媽的安慰了。等有經驗的護士過來一下就扎住了,妞妞馬上就不哭了。旁邊的家長們都給自己的孩子說,看小朋友,多勇敢啊!
經常看到一些媽媽們,總是採用哄騙、威嚇、強制的手段讓孩子打針,而針扎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好像比別的孩子要痛多少倍似的。家長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沒有教會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
“哭也一樣疼!”
妞妞三歲多,麗文晚上回來買了幾個橘子,妞妞吃完飯,自己就拿著橘子要吃。突然妞妞的臉憋得通紅,想說卻說不說來的樣子。麗文嚇壞了,猜想可能是橘子裡的小核卡到喉嚨了。麗文著急得很,忙把孩子扶起來,讓妞妞嘴張大往外吐,可是孩子太小,情急之下不知道怎麼往外吐。麗文也經常看些育兒的書,她知道小孩子喉嚨卡了東西越難受越要哭,越哭可能就會引起喉嚨腫得越厲害,可能會發生喉管堵塞,引起窒息。麗文稍微冷靜下來,儘量把語氣放平對妞妞說:“妞妞不要哭,可能橘子的核卡在喉嚨那了。”麗文指指妞妞的喉嚨,又告訴她:“要是哭的話喉嚨就會腫,那更不好受了,你###耐一下,媽媽這就帶你去醫院。”妞妞聽懂了,立即就不哭了,配合媽媽穿好衣服。儘管妞妞看起來那樣難過,卻一聲不吭。
讓孩子的困難在遊戲中解決(3)
而妞妞爸爸去外地出差,麗文只好自己騎著車子,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