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理解。
如果說普通人是小摩托車,那修行者都是大馬力破車,要燒的油自然要多不知道多少,而且身體素質的提升,本身就肯定要大量的養分來補充,不算消耗,修行者本身的筋骨,肌肉組織肯定也和普通人有著很大的區別。
先前林夕三餐加起來吃個二十幾斤的東西,裡面有許多結實的肉類的話,便至少不會餓著了。
但是現在林夕一餐都能吃二十斤左右的食物。
就如早上放開肚子吃時,林夕自己都會忍不住感嘆自己的肚子怎麼能裝得進這麼多東西,要是回到先前的那個世界,拿個吃漢堡冠軍肯定是異常輕鬆的了。
先前在青鸞學院,這些吃的東西根本就不需要學生考慮,學院每日都會準備好。
但是現在在外入職修行卻是不同,都要靠自己。
其實這都是任何學院學生遲早要面對的事,因為修行者也都要吃飯,而且絕大多數修行者都不會一直呆在學院裡面,讓學院養著,出來之後總是要自己解決每天吃的東西。
對於修行者來說,要吃飽當然也不難,但更關鍵的在於,要對自己的修為有儘可能多的好處。
所以林夕手中的還有一份課程就是“膳補”,就是告訴修行者吃哪些東西最有營養,怎麼吃,才最有利於修行。
按照這門課程的教義綜述所說,那些丹藥,也不過就是對修行者最有營養的膳補食材中提取出來而已。這平日的吃飯,也就是相當於每日的點滴累積。
一路來東港鎮的旅途上當然是隻能湊合,但是沿途他也是一直留意著,正好看到有好東西,便都買了下來。
這早上一鍋“佛跳牆”,便是他穿過半個雲秦帝國的旅途上收集到的東西。
其中那幾條“東渺參”可是比林夕之前那個世界的任何海參要珍貴多了,因為雲秦帝國四面都不臨海,這“東渺參”可是從大莽王朝的沿海透過商隊過來的,在雲秦國內十分稀少。
光是從吃飯上面,就可以知道,一名修行者本身就是要靠大量的錢財堆積起來的。
一兩銀子在雲秦的購買力,在鹿林鎮時林夕就有清晰的概念,價平時能買八十斤豬肉。
當時林夕覺得一兩銀子能買這麼多,這一兩銀子就真是已經有夠值錢的了,但是後來仔細想想,即便一斤好豬肉按他熟悉的二十塊錢來算,一兩銀子在這個世界的價值也就相當於一千六百塊。
像他這提捕因為危險性略大,所以在一般正十品官員之中的俸祿還算是高的,但即使是這樣,也就相當於四萬塊錢不到。
對於修行者來說,這二十幾兩銀子,連吃都是不夠的。
但林夕現在還是青鸞學院的學生,三大學院的學生在正式畢業之前,每個月都有三十兩銀子的補貼,這說得簡單點,便都是給這些帝國棟樑修行者的吃飯花銷錢。
所以光是每年雲秦帝國投入在修行者身上普通飲食起居的銀兩都是不小的數量,所以一年三大學院加起來,都只能最多培育出三四百名學生,所以這些年下來,在唐藏和大莽的修行者絞殺之中,雲秦才被慢慢耗得舉步維艱。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於修行者而言有兩重意思。
一重意思就是沒有足夠錢財支援修行時,修行者便要自己設法在修行地獵殺一些對於修行者而言大補的食物。
另外一重就是這字面本身的意思,看這修行地有什麼好的,就吃什麼好的。
這東港鎮前的息子江是條大江,匯聚絕大多數漁戶出產的魚市上,應該也會有些學院單子上列著的大補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