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近1000人,木駝還天天跟我要人,直嚷人手不夠。
莒族這邊的新城現在開始用牲畜換各小部族的勞動人口參加施工,最遲在年底也要初步投入使用,那起碼又是1000人以上的需求量。
明年大元城的農業生產還需要人手呢!
就算從皋陶族那邊培訓出來的新人得到偃師長老的支援,能夠來參加其他新城的建設,但數量和質量也太不足了。
更為頭痛的是騎兵,目前的近500匹馬中,一歲半以內的小馬就有80多匹,病馬、懷孕的母馬等又佔到近40匹,能用的只有370匹左右,而騎兵已經達到了350人,能夠靈活使用的馬匹實在太少了。
但建立遠距離分散的新城,又實在離不開騎兵們的機動能力,不管是從安全還是從快速運輸方面,騎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上次木駝和萊夷族打了一場硬仗,靠騎兵佔盡了優勢,但即便如此,好戰的木駝過後跟我說起當時的情況,還是比較保守的。
“好在萊夷族人在跟皋陶族戰鬥中已經累得不行了,不然,若只靠那200騎,對付1300人以上的萊夷,至少也得付出50人以上的傷亡。”
“沒有100人以上集中使用的騎兵,根本不能對付1000人以上的集中步兵——如果對方懂得運用方法的話。”
這樣的敵人遲早要出現,我們的人手要用於戰鬥,還要用於運輸和防守。
總之,進一步的發展開始受到人口不足的制約了。
第六十八 人口新政
郯族的邀請非常誘人,但我手中實在缺乏足夠的人手可供支配。
不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我還是決定先採用“簡化版”大元貿易方式先和郯族開展貿易,兩名騎兵奔赴皋陶,帶上我的書面指令,讓元昊帶100人到莒族來,再攜帶上必要的貨物,同郯族的長老們一起出發。
同時我也在思考人口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對少昊金天氏的各族,都是報的平等合作態度,按後世的一些思維慣性,對打別人人口的主意,始終有一點忌諱,顧慮會對大元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以後的文明推廣。
但盈離對人口的處理方式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讓我認識到,人口對這些較大型的部族來講,的確是一個負擔,而不是像後世一樣,是重要的資源。
這也源於原始部落的管理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