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元族人居住區給我規劃了一間房子——算搞一點特權吧,就住在後面即將開設的“城區中心小學”裡:開玩笑,我當然要住在文化衛生條件好的地區了!對不對?
何況這個區又在商業區旁邊。
這才是真正的“黃金地段”啊!
開春之前,梅梅不顧我的反對,來看土魯的住房施工情況,就專門跑了三趟,看來女人對住房的興趣那是一萬年不變啊。
只是土土兩兄弟被她們娘倆搞得有點煩——這裡得擺個缸,這裡得安張桌。
“土魯,我還要張小凳子呢!”梓樺的“大元話”比“普通話”要強得多了,畢竟學“大元話”的語言環境要好得多。
土土兩兄弟也就看在小梓燁的份上沒跟又兇又惡的梅梅計較。
小梓燁現在是族裡的開心果,
不知道為什麼,儘管可能是由於生活條件改變了的原因,這三年來生下來的孩子身上的毛都短了一大截,越往後這個趨勢越明顯。
而梓燁除了身上的毛還不少以外,臉上一直只有淺淺的絨毛,這讓她看起來粉粉嫩嫩的,個子也比同齡的小孩子高一個頭——當然是基因的問題了——被族裡的大人們寵得有點壞了。
木青現在看見梓燁就逃跑——不然鬍子保不住。
梅梅也管不了。
不過在新的一年,梅梅也沒時間管她了,這也是我要她們娘倆搬到新村裡的原因。
有一個小小子她在肚子裡五個月了。
第三十五章 刀耕火種
在一片喧鬧中迎來了開春。
喧鬧是各部落的長老和村長們造成的。
在春耕前大約還有一個月,我讓土魯和他的徒弟們全力趕製農具。
在“大元新村”裡住下來等圈地的長老代表們嗅出了一絲味道,不顧我在裝飾新居,吵吵鬧鬧地找上門來了(奇*書*網*。*整*理*提*供),紛紛要求給他們指土地圈在哪兒。
眼看拖不得,梅梅也煩得不得了,直接把我推向宗廟那邊的會議室。
第一次“部落聯會”就是這樣沒任何準備就開場了。
木青是會議主持人,兼職作我的翻譯——有的部落口音有點不一樣,說明參加會議的人員所在的部落範圍分佈開始有點廣了。
主要的會議精神如下:
“大元神族”將在“大元新村”東西兩側開拓土地,其中東側8000畝,主要是各部族使用,西側3000畝,是大元族使用。
兩側的土地都由大元村長老木青統一指定,按各族人口多少,做到人均兩畝土地,但各族不得擅自爭搶土地,人口也將由大元族騎兵到各族去核定——相信許多族長老都搞不清他們族有多少人。
各土地塊將由大元族安裝木牌,用“大元文字”註明屬於哪個族,各族留下來照看土地的人必須認得本族的名字,具體的“大元文字”培訓由木青負責,元齊村長會參加授課。
城西的土地將首先開拓,同時建設防獸圍牆,各族可以派遣戰士參加這一建設,同時也舉辦了“圍牆培訓班”。
農業生產用具我族土魯在生產,歡迎大家用各族的出產或獵物來換,也可以買回去仿製。
給粟苗澆水用的水桶也可以在土魯那裡找得到。
大元族的戰士將負責平時沿防獸圍牆巡視,以防止大型野獸(如野豬)破壞圍牆。
所有部族生產所得的十分之一將交給大元族作為戰士們日常保護的費用。
其他規定以後經部落聯會商量後再實行。
散會!
這一次會議上,各族將獲得大量的實際利益,所以我根本就沒有發揚民主作風或者徵求意見,直接就讓木青發布了這些通知。
實際上各部落都不可能有反對意見。
我本來可以讓土魯直接多做一些農具發給各族,但交換的方式更能推動“商業”的意識形成,對以後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讓專業從事生活和農業工具生產的人可以不從事狩獵或者稼穡,就能獲得充足的,甚至更多的食物,從而能專心從事手工業製造工作。
陶器的那部分我先不急著宣佈,等各族和土魯交換成了習慣,陶器生意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秋收之前,就算我們大元族騎兵和狩獵隊辛苦一點,我也要擠出一點糧食和各族交換其他物品,讓糧食消費成為習慣。
但是各部族都提出了一個問題:糧食產多少他們沒法算啊!?
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