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恃武力作亂,與太昊為敵,或強行統一其他少昊部族,再次脫離太昊管理,重要的措施就是控制少昊的生存命脈。保持一定的武力優勢。
所以我沒有把銅器和鹽真正交給少昊人,而是太昊與少昊進行貿易。易。
另外少昊的軍隊建設也受到遏制,騎兵規模不能太大,以免助長少昊贏氏野心,“不少於100騎”是我的說法,但究竟應該達到多少騎卻也由不得少昊族人決定。還得由我說了算。
經過長期地融合,或許有一天,我的這些措施都是多餘的吧。
大局初定,長老們分別散去,準備本族的族長人選。我這邊卻忙得不可開交:太昊的律法體系須得在少昊廣作宣傳,族長與長老們地一些有形和無形的特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族人的利益會得到宗廟的必要保護,眼下則是由我來維護。日後新的長老團和族長按太昊律法產生後,就得由他們來執行這個職能。
少昊城內原來就有模仿大元諸城所建立地學校,但真要按“太昊教育法”實施起來,還需要大量的教師、匠人和醫生,這些都得從太昊和大元諸城帶過來,新籌建的“太昊匠作區”也需要大量的熟匠人才能執行起來。
太昊騎兵除了擔任臨時的“宗廟衛士”以外。還得擔任起“臨時禮部”的職責,一斤銅換50斤粟或者2斤鹽地交換比例就是透過騎兵們所帶的物資執行貫徹了下去,而太昊通寶也迅速地成為少昊城內的時髦玩意。
數隊騎兵奔赴太昊和大元諸城,其他我所需要的物資和人將很快陸續送到。銅和鹽卻是眼下最為充足的物資 畢竟這裡距離鹽碼頭倉庫也就是兩天的路程。
這些工作是由我和太昊騎兵們作為執行的主力,產生地影響除了頒佈的太昊諸法外。就是鹽的交易影響最大,族人對太昊的出現本來還有一些戒心。眼下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但我所不知道的是,此時在城中,亦有一支反對力量在分析太昊入主地利弊。
“長老,按太昊新稅法,我少昊宗廟日後就不能再分配所有產出的粟了,太昊那邊是把所有地地都分給太昊諸部族耕種和管理,秋收時由部族交稅給宗廟,那我少昊城中有四個部族,以後糧食就得由這四個部族分享,誰當上族長還有什麼意思?哪一個部族不都是一樣的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