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2部分

以後會變得崎嶇。經過函谷關以後,姜氏、公孫氏所在的關中之地也是千里平原,可以讓馬車暢行無阻,但南方就不行,過由族關口進入由族地盤以後,隔不多遠就有丘陵起伏,再南一些還有後世的南陽平原,不過那裡現在連一個聚居部族都還沒有,所以馬車的主要應用應該在北方。南人舟楫,北人車馬,本來就是後世中華之地的特點,我也沒有可能去改變。

目前需要發展馬車有至少三個必要性:

第一是透過馬車加強與諸族間的聯絡,為以後諸族的共同發展提供更為便利的交通條件。太昊每年巨量的物資要發往南方諸城,還有與北方諸城的交易也在加強。大量長途運輸目前還只能靠牛車,南方也就罷了,北方原本是可以更快一點的,還有人員的往來也逐漸頻繁,除了壯年戰士以外,還有大量年長的長老和婦孺需要長途旅行,交通提速已經是進一步加強貿易往來的必要條件。

第二則是太昊現有的發展已經讓牛車的運輸速度大大落後於生產需要。太昊在我離開的這兩年內又有了更快的發展,耕種的土地已經達到近20萬畝,人均達到15畝以上,人均年產量達到2噸左右,物資相對豐饒。這就讓太昊的生產範圍大為拓展,最遠的耕種地已經在20裡以外。沒有馬車,連長老們巡視一下他們在20裡外屬於本部族的免稅莊稼地都耗時良久。

第三是加強太昊的諸城整合與管理,沒有發達地交通,就沒有可能建立強有力的管理。距離的因素會讓太昊所屬諸城與太昊政治、律法之間的聯絡變得淡薄,這對太昊以後邁向一個“國家”的形態是極大的障礙。這次諸族長老和城主到太昊來,也讓我意識到,需要進一步密切聯絡,為太昊的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發展馬車還有三個成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