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部分

到年底,結果仍距離我的預期目標很遠。

在這期間,南方不斷有訊息傳來,元方在南征中取得了遠超出我預期的成績。

原來我們曾經在石崗村附近不斷搜尋,不過就發現了六個村子,一千餘人地人口總量,這對我的南方開拓大計是一個重大的挫折,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都懷疑湘楚碼頭是不是有必要建設。後來之所以東向出海,轉而在歐且附近找到相對較多的部落,不能不說與我在南庸的失敗有關,正是在南庸的失敗逼得我必須另尋出路。

但元方南征的事實證明,我還是堅持不夠。

元方沒有過多說明,但從偃鵬發回來的鴿書中我們得知,元方深入南方數月,終於給他找到另一個數量較大的部落群,目前已經新發現的部落就已經達到十多個,人口也已經達到3000人以上,這個規模甚至已經不弱於我在歐且那邊的發現!

但元方與我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從來都不願意透過貿易和交流與這些新發現的部族過多溝通,儘管從語言上講,這些新發現的部族都是庸族語系的,元方與他們溝通毫不費力。元方採用的最主要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征服!

大楚碼頭和大楚城裡現在都以庸族人為主,原來從太城劃拔過去的太昊族人,特別是年青戰士,基本上都被元方帶過去參加了南征。在對付南庸諸部時,元方還講一點策略,基本上是給那些部落造成一點生存壓力,再出面當“救世主”,以致南庸部族對元方都比較心悅誠服。但在對付新發現的部族時,元方連這點耐性都沒有了,幾乎都是直接帶太昊部隊上去,簡單的談判不能說服對方投誠,接下來的就是武力解決。

讓我有些不甘的是,這種方式居然得到太昊戰士們的一致擁護。少量受傷後從南方撤回太昊城的戰士談起元方的征服行動,在太昊酒坊裡口沫四濺,聽者津津有味,甚至巴不得太昊有更多戰士前往參戰,若不是我沒有表態支援,連兵部的長老中都有躍躍欲試者。

“誰也不許給元方增兵!”最後我不得不表態了“他已經不是我太昊的城主了,既然他要當大楚的族長,就讓他自己對自己的行動負責!若是他不能讓庸族人參加征服的戰鬥,就始終成不了大楚的族長!總不成一邊當大楚族長,一邊要太昊派遣戰士為他戰鬥!”

這話說得有點過硬了,長老和族人們從此不敢在我面前再提增援元方的話,但私下裡,我知道元方的舉動在太昊城很有一些fans。只是由於我的旗幟鮮明的反對,不敢過於聲張而已。

這當中就包括梅梅,不過還好,梓燁畢竟站在我一邊。

家中無形地分成了兩派,讓我平添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能讓我拋開這些煩惱的,就是太昊城外的一片豐收光#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 怠工事件

這一年的秋收,糧食並不多,總共還不到1萬噸。

太昊眼下依賴這份收成的人口不到1萬5千人,按說這點糧食也綽綽有餘了,而且其中還有近300噸稻穀,讓太昊宗廟嚐到過滋味的長老們大慰老懷。

但我卻成為秋收中最不開心的一個人。

原始“共產主義”這一頁,終於還是要從太昊歷史上揭過去了!

我知道這是歷史的必然,卻仍忍不住有些失落,本來我還期望這段時間更長久一些,讓我可以利用充足的公共資源,完成幾項頗耗人力的建設。

但現在卻有一個艱難的選擇擺在我面前——太昊下一階段的社會結構應該如何構成?

看到這一年秋收的場面,太昊的律法需要做進一步的完善了!

9月21日已經是秋收的末段,本來這些天以來我都只是在稻田邊上關注稻穀的收成,對其他部族——包括一些特種作物的收穫工作都沒有怎麼樣過問,畢竟這些工作在過去的十來年裡都已經形成了慣例,不僅有太昊長老分管,還有各部族的族長和長老們督促,我最多不過是掌握一下最後的收成總量與稅收而已。

但這一天稻田已經拾完最後的遺穗,實在沒有什麼事情可做,我帶著梓燁到了風氏的一塊地裡,純屬無意地想去看看秋收最後階段的勞動場面,慰問一下辛勞的族人,這也是我目前還兼職任風氏族長的份內之事。

“你們在幹什麼?農部的長老呢?”梓燁比我先到一步,在地裡對一群族人大聲喝斥。

“怎麼啦?”我很少看到梓燁發颶的樣子,“有什麼事嗎?”

面前稀稀拉拉地站了一群“勞動人民”,大半都精神不振,其中還有一些人睡眼惺忪,看上去才睡醒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