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地得到足夠的鹽分配給族人。”
“那五年以後呢?——”大元長老不放心地問。
看來是讓大元諸城系統地向私有化轉變的時候了。
這方面貿易城和太昊城已經走在了前面,但貿易城是以貿易立身,本城的產出用於交易就足以讓族人過上富足的日子,大元在這方面不具有可比性。
太昊則不同,目前仍是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其他的產業都是補充,不具備主導地位,所以能為大元提供一個樣板。
對大元來講,首先要把所有制的單位縮小,從全民所有制轉向集體所有制 這讓我想起後世的所有制改革。
首先就是讓原來的各部族獨立掌握足夠的生產和生產資料,然後和宗廟形成納稅和交易的關係,而宗廟則掌握銅、鹽之類的戰略商品,這樣宗廟的壓力就會降下來。
後面則是大力發展製造業,加強宗廟對核心技術的掌控,從而控制城內的經濟核心,間接地擁有了對諸部族的控制權。
有的東西是大元能直接照搬的,有的東西則只能讓大元城的長老根據大元城的特點揣摸了,說不定會出現“具有大元特色的”城市建設模式呢。
風極則從我和大元諸城的溝通中知道,牛車和騎兵的投入又得增加了,這讓他再次心疼得呲牙。
這一次大元諸城帶了豐厚的禮物,我也沒打算讓他們空手而歸,土魯將牛車製作的技術基本上都傳給了他們,更費盡心力為他們鑄了四口銅鐘。
同時,太昊通寶的技術沒有外傳,儘管都算是太昊部族,但按我在後世的經驗,製造銅錢的部門應該是唯一的,即使是同族的其他部族也不能掌握這一工具。
但我還是將部分已經鑄好的銅錢送給了大元諸城,每城約分到4000枚錢,讓他們在貿易中試用一下,以後再以交易的方式從太昊城得到更多。並要求大元諸城也必須按太昊現有的比價(主要是和鹽、粟的比例)進行交易,以保證太昊通寶在諸城中的等效性,體現“通貨”的優越性。
鑄鐘的工作在進行中,我卻巴不得能將自己分成四塊,該往斟戈氏那邊去找馬?還是去由族那邊的大方城建城?或是留在太昊城制豆油?還有公孫氏那邊的建城情況也讓我放心不下。
第一百八十八章 … 豆品試製
幾番比較下來,還是想先琢磨點豆製品出來,這東西實在太誘人了,放在宗廟裡已經讓我讒了好久。
但豆製品製作的第一步卻不是點火燒水,除非就這麼燉東西吃。
後世的幾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