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山口。看著近20000公孫氏族人魚貫而出,用俘獲的炎族牛群運輸物品和糧食,緩緩走向不遠處的大河,讓我回想起親歷原始世界的幾次大遷族。
風氏從北方遷回太昊那一次是我全程參與的,感觸也最深。
萊夷被迫從少昊遷走是我參與決策的,略有些悲壯,卻不讓人同情。
由族從太昊遷出,走向獨立建設好的石頭城那一天,我幾乎落淚,卻是不捨得友族的離開。
姜由帶著炎族走向西方的大山,帶走我無盡的期許。
這一次,卻是一個強大的部族帶著太昊文明的種子,走向未來中土文明的發祥地。
如同盡了一次對未來歷史的責任,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公孫氏族人們,希望你們帶著這些文明的種子,一路走好!
在此之前,我也在幫公孫幹想辦法,讓公孫氏族人能順利地涉過春寒中融冰乍現的大河。
第一百三十七章 … 牛背遷族
二月底三月初,正是春汛到來之前。
大河的水面還是很低,這一段的河面有300多米寬,河床平緩,河中間最深處也不超過1米。
春寒料峭,融冰處處,河水卻是沁骨的冷。
如果沒有從炎族俘獲的牛群,公孫氏可能就一籌莫展,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近3萬頭牛是一個強大的運輸力量。
要不是考慮到炎族那邊的搬遷任務,我協調了大約7000頭牛給姜由,現在的這支隊伍還要大得多。
大量的藤條編成鞍或筐捆上了牛背,所有的物品、糧食和族人都成了運輸物件,在大河中涉水而去,公孫氏真正地成為了“牛背上的部族”!
我帶著太昊騎兵們,在大河邊為公孫氏送行,也為即將參加公孫氏故土建設的匠人們送別。他們帶去了我對未來中原文明的期待,希望多年以後,能還報一個發達的文明和強大的部族。
有熊部剩下的族人略微有些不平衡,在大河邊表情黯然。
公孫豹卻樂呵呵地,滿不在乎的樣子。
切!這小子——深怕別人不知道他有好事啊!
昨天,這小子見到眾多的太昊匠人收拾東西,將隨公孫幹而去,心中大急。我看著他在太昊族匠人的帳篷區鑽進鑽出,卻始終滿臉失意。
最後他總算明白過味來,知道關鍵還在我這個族長這裡,便一臉恭敬地候著我跟公孫幹談正事,隨後又是烤肉又是端水,殷勤得像他老婆服侍他。
“匠人的事情你就不用動腦筋了!”我直截了當地打破了他的啞謎。
這頭豹子當時就沮喪得哭喪著臉。
“這批匠人是公孫氏在北方建設的基礎,也是我送給公孫氏的禮物,你不能打他們的主意!”
“可是——可是——俺也是公孫氏的吧?”
我笑了笑:“想不想也要一批匠人?”
“要!——叫俺跳大河俺也要!”
“沒門!”
公孫豹頓時焉不溜秋地往帳外走。
“不過我倒不反對你派點人到太昊去學技術。”我一邊喝水一邊慢慢地說。
“哈哈哈哈!”
豹子一張醜臉頓時春天花兒開。
從那時起到現在。花兒就是這麼紅。
所以說腹鼠飲河。不過滿腹,窮人的肚子不用太多東西就能填飽了。
實際上我給他的東西比他想要的還多得多。最後有100多名騎兵被留了下來,一方面是為了騰出馬來拉走有熊族的“學員”——這頭豹子一下給我找來了近200青壯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有足夠的人手指導留下來的近3000公孫氏各族春耕。
9個部族共2900多人成為不願搬家的族人,在我的要求下,所有的部族都暫時先搬遷到山口後面的這些坡地上,以部族為單位相對聚居。方便在太昊騎兵的指導下集中發展規模農業。而這一帶也是姬族多年來種慣了的熟土。按姬族的長老們告訴我的情況,由於他們還不具備為土地增加肥力的技術能力,不懂得蓄肥和覆草,所以連種兩年有地就會出現收成大減。所以多年來他們都在使用三年一輪迴的輪作技術。即實際使用的土地是族人所開發土地的三分之一。每三年才重複使用同一塊土地。
因此到最後我發現,掌握一定的增加土壤肥力技術後,僅姬族所開發使用的土地就足以供所有留下來的公孫氏部族使用。所以在太昊五年,這些公孫氏族人根本不需要開墾新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