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黃河頌》的歌詞中說“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5000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

這話一點也不假,黃河沿岸的西安和洛陽,前後有20個朝代建都於此。

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卻可能溯源還要早得多,從我現在所處的時代看,炎族和他們的敵人都是強大的部族,卻都選擇了沿黃河而居,只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奇_…_書*…*網…QISuu。cOm。黃河南岸可能更宜牧,近山地的地方更加宜農一些。

黃河再往南一些,就是我們太昊和少昊了。

可以說。就算沒有我的出現,黃河流域也應該是這個年代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區。

只是由於我的存在。加快了人口集中和文明發展的速度和提高了水平而已。

在思維上作為華夏後人的我,對黃河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這裡本來是後世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

如今,我終於要在這個世紀見到它了。

三天後,數公里外,我們遠遠地望見了河谷,一路地遐想卻都被擊得粉碎。

這就是大河?

這就是炎族長老所稱的大河?

寬大雄偉的河谷讓人覺得的確名符其實,但河谷中的水卻——

太少了!

高大的蘆葦叢中,我們艱難地前行,終於能近身地看到黃河的本來面目。

面前的一道河水既清且淺,看上去不過300米寬,且清淺可見底。

河裡看不到後世的封凍現象,只有少許的冰塊浮在河邊,河中央偶爾可見碎冰流過。

河沙呢?濁浪呢?

後世的黃河裡,一立方水有490公斤泥沙,號稱一碗黃河半碗泥。

可我所見到的這條黃河,卻清澈得可以直接飲用。

難道真是因為後世歷代大建宮室城池,將黃土高原上的森林砍伐一空,才會出現濁浪滔天的情形嗎?

若沒有後世的砍伐,黃河是否將永遠如我面前這樣,只能稱之為“河”,而永遠成不了“黃河”?

我看著眼前這條清澈的小河,有淚盈眶。

能不能為它做點什麼,讓後世不要再出現“黃河”的景象!

我知道這不是黃河一直的面目,到夏天的汛期,它還是會夾帶泥沙,盪滌這寬廣的河谷,將黃土高原的泥土,不斷的堆積這片平原,但絕不會達到一半是泥的慘景。

如果沒有後世的濫伐,相信眼前這樣的景象還會持續很多個世紀。

在我元齊的有生之年,我會盡量的告訴各族的人,永世都不要去砍伐西邊高原上的森林。

沿河往東北,我們遁發現炎族人的方向而去。

河水地走向也正是往東北方向。

數天後,河岸上能看到大量的牛群所踐踏後留下的泥濘,以及被夷為平地的蘆葦叢。我們已經距離炎族人不太遠了。

50餘人的目標比較大,從發現牛蹤開始,每天都由偵騎前往探路後,大隊才跟上去。

見到黃河後的第九天,遠處已經隱約有山脈出現在地平線上。而隨之出現的,則是在我們和大山之間的巨大部族。

這才是真正的炎族。

下了馬,從河邊坡地潛上一個土丘,我和幾兵騎兵駭然看到一個連綿上千米的營帳區,周圍用木樁牽藤圍起了簡易的畜欄,畜欄內有上萬頭牛,遠處直到山腳,還有眾多的牛群在枯草地上嚼食乾草。

這個部族佔據了從我們到山之間的近十公里的地面。

炎帝應該就在這裡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 公孫一族

確實無法透過這片炎族的控制區,我們只得另尋別路。

10名騎兵不再參加我們的行動了,直接被派遣回去,向黎族和太昊城回報炎族的位置,讓他們作好出發的準備。

我們四十餘騎則往回趕了一截,然後繞了一個大圈子,鑽入森林,向山地繞過去。考慮到炎族可能有戰士在森林裡,我們一路上都非常小心,但從偶爾看到的炎族人活動範圍來看,趕著牲畜都只到森林邊上,不再深入。這也是所有遊牧部落的共性,大草原才是他們的天地,森林是猛獸和狩獵部落的戰場。

這個圈子繞得比較大,加上林中難走,天晚時我們才從炎族人另一側的山腳到達山地。這裡距離炎族人大約有十公里左右,一時也不懼與他們相遇。

晚霞從背後穿過密實的樹冠,將林中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