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朝二十三年秋,李炳率大軍大敗匈奴皇朝,活捉皇帝、太子,焚燒匈奴皇朝國都。
兩國使者於青城簽約。李炳做為定朝唯一的使者,氣勢絕對性壓倒匈奴皇朝由五名使者組成的代表隊。
在談判期間,李炳只讓匈奴皇朝遠遠的瞧到匈奴皇帝、太子,而後派何敬焱帶著五萬大軍攻打匈奴皇朝的城府。
何敬焱連著攻下兩座城府,派親兵將守城大將的頭顱送到青城。
李炳直接將兩顆碩大的頭顱擺在了談判桌上。
匈奴皇朝使者隊實在承受不了壓力,終於在兩國合約書上簽字。
戰敗國匈奴皇朝自此降為匈奴王朝,匈奴皇帝改稱為匈奴王。
匈奴王尊稱定朝皇帝為“叔父”。
匈奴王朝將皇都南部千里的九座城府及追風草原割給定朝,每年進貢草原良馬三千匹、黃金百萬兩。
史上稱此合約為“青城條約”。
匈奴王朝自此進入衰弱期。定朝向成為天下第一大帝國邁了堅實沉穩的一步。
深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北地通往長安的官道,越往南走天氣越溫暖。
此時若在北地深處的追風草原已經下起了大雪,而在長安百里外,官道兩邊漫山遍野楓葉火紅,野柿子樹掛滿金燦燦的柿子,帶著寒意的風從西邊而至襲捲大地落葉紛飛。
一支步、騎兵混合非常有秩序的軍隊在官道上行走,長長忘不到盡頭。
走在最前面穿著銀色盔甲人高馬大的旗手舉著印有巨虎圖案的旗幟,走在軍隊中間的旗手舉著飛龍圖案的旗幟,最後一名旗手舉得旗幟上面圖案是猛獅。
風吹得旗幟呼呼作響,將士個個風塵僕僕,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目光期待望向長安方向。
前面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在此等候多時的當地縣令按照軍隊前鋒命令送上五百個囚籠。
三軍總指揮李炳下令大軍在此停下調整半個時辰,用過便飯,將匈奴的王、太子、王室成員、高官將領一個個的關進囚籠裡,按照官職高低,從低往高排了。
大軍押著五百個匈奴王朝的五百名高階戰俘啟程,一個時辰到達距長安十里處,見到了出城十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