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當於1200億馬克。這是因為傑出的科學家、技術人員、工人和青年被誘騙到了西柏林。”正是為了阻止這種外逃,1961年8月*德國不得不斷然構築了這道柏林牆。

徐:東部地區“轉軌”的進度,決定著德國“內在統一”的程度,您親歷了兩德統一的全過程,德國統一後東部地區的轉軌情況如何?

梅:德國統一後,東部地區必須經過一個轉軌、改造的過程,亦即把西德的政治、經濟、法律制度移入東德,包括逐步改變東部居民40多年來形成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工程。

統一後10多年間東部地區的“轉軌”過程,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打碎原*德國的國家機器,特別是其專政機構及意識形態部門。具體包括解散東德的所有黨政機關,其中最主要的是:清洗原國家安全部的全部工作人員並不準其再擔任公職;改編原國家人民軍,部分被收編的軍人需經過“洗腦筋”的再教育;解散原司法和檢察機關;外交部除少數技術人員短期留守外,官員一律掃地出門;撤銷一切與社會主義制度和*主義意識形態相關的部門。據當時估計,在東部地區,約有近百萬公職人員丟掉了飯碗。正如*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無產階級要奪取政權,建立自己的統治,必須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西德改造東德的做法表明,恢復東部地區的資本主義制度,也是從打碎原東德統一社會黨建立起來的國家機器開始的。

二是從上到下建立西德模式的政權機構,全盤引進西德的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首先是撤銷原東德的專區建制,改建為五個新州,以適應西德的聯邦體制。其次是派遣大量西部官員去東部接管政權,並逐步吸收部分原東德的“造反派”上臺。據報道,當時西德聯邦、各州及地方派去的各級官員總數約達35000人,他們在東部地區的各級政府部門掌握實權。再有就是把西部地區各主要政黨延伸到東部,在那裡成立了社民黨、基民盟、自民黨和綠黨的組織。原東德的統一社會黨解散後,出現了一個“*社會主義黨”,該黨被認為是原統一社會黨的“繼承黨”,因而長期受到其他黨的排擠和打擊。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德國有形與無形——柏林牆倒塌的前後(7)

三是全面實行私有化,改變所有制關係,一步到位實行西德的市場經濟體制。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兩條:一、成立託管局,負責出售和處理全部*德國國有企業,並鼓勵發展私營中小企業;二、規定凡*德國政府沒收的財產,包括佔東德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的土地和森林,以及房屋、企業等,一律“歸還”或“補償”給原主。這實際上是否定了原*德國的法律有效性。東部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過程於1994年底結束。據報道,總共有15000多家國有企業實現了私有化,其中95%被西德人收購,另有約3600家因無法改造而關閉。

四是財政上向東部地區大量“輸血”,以確保轉軌時期的社會穩定。早在統一前夕,即1990年7月,東西德透過建立經濟、貨幣聯盟,把西德馬克引入東德,這等於是在東德經濟的動脈中換了“血”,從而為東德併入西德奠定了經濟基礎。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兩德統一前,東西德馬克的官方比價是4∶1,黑市則是10∶1,但為了吸引東德人擁護統一,西德政府同意東德14歲以下兒童可按1∶1比價兌換2000西馬克,15歲至59歲每人兌換4000西馬克,60歲以上每人兌換6000西馬克,超出上述限額的存款則按2∶1比價兌換。這意味著西德用高價收購東德居民手中的全部東馬克存款。這是一個出於政治考慮作出的決定。統一後,西德平均每年向東部地區“輸血”約1000—1500億馬克,其中社會保障費用佔大頭,其餘用於各級政府的開支,改善基礎設施和促進私營經濟發展。

徐:德國著名政論作家特奧·佐默爾博士曾說:“近半個世紀中發展起來的兩種德國同一性,既不容輕易地一筆勾銷,也難以隨便地揉成一團。經過10年的努力,東部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慢慢地向西部水平靠攏,但目前,還是遠遠地落在後面;至於精神方面,牆界依然無形地存在於東部人的頭腦裡。”看來物理狀態的柏林牆雖然倒了,德國人心理上的柏林牆依然矗立著。結合您的觀察和研究,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梅:德國統一初期,西德領導層曾稱,準備用5年至10年時間完成“轉軌”過程,樹立一個“社會主義復辟為資本主義的樣板”,創造近代德國曆史上“第二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