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談這個確實還有點太早了,莫爾塞夫伯爵在巴黎混得風生水起,我們也只有重返法國才能夠幹掉他。”艾格隆抬起頭來,看了看漫天的星辰,“不過我相信,那一天為時不遠……我們走在了勝利的道路上,遲早有一天,法蘭西的一切都會按照我們的心意而改變。”
接著,他伸出手來,輕輕地拍了拍埃德蒙-唐泰斯的肩膀。
這是理解,是鼓勵,是期許,也是並肩作戰的豪情,千言萬語,就融匯在這輕輕的一拍當中。
然後艾格隆又揮手做了一個手勢,示意對方離開。
埃德蒙-唐泰斯躬身向自己的恩主行禮,然後才轉身離開,接著乘坐小船劃到了湖岸邊,返回到自己的居所當中。
================================
接下來,所有人的工作重心,都轉移到了籌備約阿尼納公國女大公的冊封典禮和建國慶典當中了。
在艾格隆的命令下,他的主要軍官們帶著自己的部下到各處清剿土耳其人的殘餘勢力和各處的匪幫,隨著統治力量的深入,各地膽戰心驚的上層人士們,也紛紛向阿里帕夏的繼承人進貢,一時間源源不斷的物資湧入到了約阿尼納城當中,充實著這裡的實力。
在公國建立之後,約阿尼納城自然就是這個公國的首府,也是他在這邊的老巢,他必須好好經營這裡。
按照事前的計劃,他以“土耳其餘孽”、“土匪首領”等等罪名清理了一批約阿尼納城周邊的教士和地主,把他們的土地和財產搜刮一空,然後分配給了他手下脫離軍隊的人們,依靠這群人,他將建立一個穩固的統治核心。
而對剩下的上層人士,他則公開表示絕不為難他們,允許他們正常履行自己的,管理自己的財產,以免激起他們的反抗。
不過,在這個時候他還故意玩了分而治之的花招,選拔當地官吏的時候,有意優先挑選東正教徒,以便挑唆這兩個教派之間的矛盾和對立——當然,在他的震懾之下,兩個教派也不敢發生武力衝突,只能將彼此的怨憤埋藏在心,實際上也斷絕了他們聯合起來反對公國的能力。
在艾格隆的籌劃下,未來的約阿尼納公國的體制,可以看成是分幾層的同心圓——以他自己和海黛作為核心,然後跟隨著他進佔約阿尼納的騎士團成員們作為最高統治階層,最重要的軍政職務只由他們出任,而法利亞神父成為首相,以他的腦力來輔佐艾格隆駕馭這個最高層。
第二層是裁軍之後留在軍隊裡計程車兵,他們是志願來到希臘投靠艾格隆的波拿巴支持者,也是他眼下手中最核心的力量,也是他未來計劃當中將會帶去法國,接掌政權的骨幹力量。
第三層就是歸附於艾格隆、然後一起北上的希臘人,他們被艾格隆分配了約阿尼納城周邊的土地,成為了有耕地的自耕農,但同時也承擔了接受艾格隆徵召保衛公國的義務,他們是公國最忠心的保衛者——因為公國如果覆滅,他們好不容易得到的一起也必將化為烏有。
第四層是公國境內的東正教教士和地主,他們在人口上居於劣勢,但是被艾格隆有意扶植,讓他們充任官吏,把他們拉攏為支持者,他們也非常樂於看到公國被皈依東正教的海黛所統治,也非常希望楓丹白露騎士團繼續保護他們的利益。
第五層是sl教士和地主,他們原本在當地上層佔有優勢地位,但是卻被艾格隆打壓了下去,必然會心有不滿。
不過,艾格隆也用殺雞儆猴的方式震懾住了他們,雖然有些地方發生了零星的騷亂,但是整體來說他們也不敢反抗。
而且,之前約阿尼納地區陷入到連年不斷的戰亂當中,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在這裡廝殺不休,哪怕是上層人士也有朝不保夕的感覺,而在艾格隆入駐之後,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統治秩序,至少他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得到了切實,他們暫時也感到滿意,歡迎公國的建立。
第六層,也就是最底層,就是公國境內廣大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們了,他們提供了主要的生產力,承擔了賦稅,在政治上也處於無權地位,不過在這個亂世當中,他們對“政府”的期待值已經降到了極低,只要有安生日子可過、有食物可以飽腹就能夠滿足了,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反而歡迎公國的建立,只要它能夠提供安全保障就行。
“安全”和“繁榮”,就是艾格隆能夠給所有人畫下的大餅,哪怕被他排斥在統治體系之外的人,只要能夠擺脫戰亂,他們也能夠勉強接受這種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