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埃德蒙-唐泰斯商討了之後,艾格隆修改了自己的戰略計劃,定下了“買下海黛,然後以她為傀儡和旗號,藉機進軍約阿尼納”的方略。
這就意味他們必須儘快利用時間,在進軍約阿尼納並且打出海黛旗號之前,先把海黛弄到手中,免得她被惱羞成怒的蘇丹給砍了。
在艾格隆心中,他還有另外一個隱憂——那就是俄羅斯帝國。
自從他來到希臘並且打出旗號之後,俄羅斯帝國早已經是蠢蠢欲動,準備將解放希臘的功勳留在沙皇手中,為此他們一直在多瑙河和高加索邊境集中軍隊,如今箭在弦上,無論是梅特涅還是他,心裡都清楚,他們的進軍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既然如此,艾格隆接下來考慮問題的時候,就必須把俄羅斯帝國這個重大因素納入到視野當中,
趁著俄羅斯帝國還沒有親身下場,他已經為自己撈到了足夠多的勝利和聲望,接下來他可不敢奢望自己有這樣的好運了。
艾格隆當然不會知道,因為距離所帶來的訊息滯後,他的訊息已經落後於現實——實際上,就在他同埃德蒙-唐泰斯密談的時候,俄羅斯帝國已經在向巴爾幹進軍了。
而帝國上流社會公認的天才詩人普希金,此時也正在這支軍隊當中,追隨著如同潮水般的帝國大軍,親身體驗著即將到來的歷史大事。
本來,這位享有盛譽的詩人是沒有必要參與到軍事行動當中來的,他大可以繼續留在皇村享受奢靡的宮廷生活,並且得到沙皇表面上的尊重。
可是早已經厭倦了宮廷無聊生活的普希金,誠懇地請求沙皇賜予他參戰的榮幸,在他的誠意下,沙皇陛下終於恩准了詩人的請求。
於是,接下來他被安排到了伊茲梅洛沃近衛團,作為這支精銳部隊的一員,一起被調撥到了多瑙河沿岸的集結地。
根據計劃,在開戰之後,他們這支部隊將會隨著大部隊一起,越過瓦拉幾亞和保加利亞,直撲向君士坦丁堡的門戶阿德里安堡。
按照宮廷的預想,如果足夠幸運的話,他們就繼續進軍,一路殺向光輝的羅馬首都;如果不夠走運,沙皇迫於歐洲列強的壓力不得不停止進軍,那至少他們也將沉重地打擊土耳其人,贏得輝煌的勝利——也再一次讓沙皇成為歐洲的大救星。
經過了繼承皇位時那場血腥的十二月黨人風波之後,沙皇迫切地需要為自己贏得這樣的光環,以便向自己的臣民、以及整個歐洲,展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對於帝國上層的想法,普希金早有耳聞,不過此時的他並不關心這些“國家大事”,他的整個心思,都已經放在了前線服役的種種見聞、以及對接下來的遐想當中了。
在這個深秋的早晨,普希金騎在馬上,迎著溫暖的陽光向著西南方向前進,而這條並不寬闊的馬路上,俄國軍隊也在略顯忙亂地前進著。
不遠處就是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只要越過那裡,他們就將進入到巴爾幹半島,也將開始他們榮耀的遠征。
行軍佇列長到了一看看不到頭,周圍的樹林已經被晚秋染成了橙紅或者昏黃的色彩,在風中搖曳生姿,猶如是那些揮舞著手絹為他們送行的女士們一樣,他放眼望去,在烏克蘭的曠野當中,到處都是軍官和士兵們戴著的各式帽子,刺刀猶如叢林一樣,閃耀著鋒利的寒光。
嚴整的佇列讓這支部隊似乎化為了一個整體,猶如是巨人的足跡一樣,勢不可擋地向著搖搖欲墜的土耳其壓了過去。
雖然他們的步伐如此有力,軍容又是如此肅殺,可是在這些軍人們的臉上卻看不到任何恐懼,他們歡聲笑語,帶著充滿希望的眼神奔赴沙場,猶如自己只是在進行一場盛大的遊行。
普希金知道,他自己視線範圍內的軍隊,僅僅只是他所在的團而已,而在整條戰線,會有許許多多的團,數不清的步兵騎兵炮兵,會和自己一樣踏上征途。
這是偉大的俄羅斯力量!無堅不摧的力量!
儘管這位大詩人熱愛自由,從來就沒有喜歡過專制高壓的宮廷,但是當親身融入到這股滔天巨浪當中時,他也為自己是其中一員而倍感光榮。
俄羅斯帝國將為了解放東正教的同胞們而戰,向著君士坦丁堡遠征,他將親眼目睹這一切,並且如實地記錄它。
來到軍隊之後,雖然普希金主動要求承擔任務,但是上官知道這位大詩人在宮廷當中的名聲非同凡響,哪裡敢隨便使喚他?所以,上官給他安排了文書工作——這樣他就不用直接上前線,在死神的鐮刀前碰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