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幕後的一系列交鋒以及利益交換之後,民間輿論當中鬧得沸沸揚揚的“羅馬王被刺”一桉終於被擺到了臺上。
雖然在政治的舞臺上沒有人真正在乎真相,也沒有人真正在乎羅馬王是否真的有資格因為在國外遇刺受傷而在國內追究兇手,但所有人都對這一場表演寄予了高度的重視,奧爾良公爵的政敵們摩拳擦掌,希望用這一樁桉件來徹底粉碎公爵的王冠夢;而他的盟友們則憂心忡忡,生怕公爵被坐實了因此背上罪人之名,然後自己也受到牽連失去一切。
在上下兩院當中,貴族院對這樁桉件尤其認真,當中的原因也不難讓人理解——貴族院的成員們大多數是曾經追隨波旁王室流亡外國而後回國的老貴族們,他們既憎恨當年上一代奧爾良公爵對貴族階級的“背叛”,又憎恨這一代公爵篡奪王位的暴行,他們雖然被迫吞嚥下了波旁王朝再度垮臺的苦果,但是他們樂意利用任何機會來阻撓這個可惡的篡位者,不讓他心願得逞。
經過幾位議員的提議,一向行動遲緩的貴族院這一次卻行動相當積極,議員們很快做出了表決,組織了一個十二人的院內委員會來專門處理此事。
而今天,就是它開始審理的日子了。
雖然按理說來只需要十二個充任委員的議員到場聽政即可,但是今天的盧森堡宮卻幾乎座無虛席,不光大部分平常不見人影的議員悉數到場,還有許多民眾聽到了訊息之後,也擠進了莊嚴的議事堂來進行旁聽。
這人頭攢動的景象,和之前巴黎各處混亂不堪、槍聲大作的景象可謂是天壤之別,人們之所以這麼起勁,不光是因為可以看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熱鬧,更是因為大亂之後人心思治,
以表面上的法律手段來處理王位覬覦者們的糾紛,讓人感覺這個國家似乎正在恢復“正常”。
在充分的醞釀之後,人們把這樁桉件抬到了它本不應該有的高度,在隱隱約約當中,甚至被當成了兩個王位覬覦者之間的“決勝局”。
畢竟,如今大革命的激情已經被釋放了大半,誰也不想這個國家再為了誰坐上王位而打內戰,掉下幾十萬顆腦袋了。
與其說人們關心“正義”或者“真相”,不如說大家在潛意識裡都願意用一樁刑事桉件而不是一場內戰來恢復國家往日的安寧和秩序。
不過,對於少數一些深知內情的人來說,他們都非常清楚,所謂的聽政會和判決都只是一種示威表演而已,真正決定局勢走向的人們,已經在舞臺之下透過暗箱操作決定了一切。
畢竟,嚴肅端莊地走一個過場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在八點整的時候,平時冷清的議事堂已經是人聲鼎沸,宛如動亂之前的劇院一般嘈雜,而就在報時的時鐘敲響之後,氣氛卻陡然一變。
“德-維爾福檢察官!”人們紛紛驚呼。
大門被重新開啟了,接著,傑拉爾-德-維爾福先生在時鐘敲到最後一下的時候走了進來。他的手裡拿著一疊檔案,原本就嚴肅的臉上,此刻近乎於鐵青,不過看上去倒還是相當平靜,他目不斜視腳步堅定,然後一步步地走到了議事堂的中央。
而此刻,在講臺之上和旁聽席周圍,正有無數雙的眼睛在緊盯著他。
維爾福知道,這是他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表演了,哪怕不為了羅馬王的獎賞,也不為了自己的前途,光是幹成這一票大事,就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因為被選出的調查委員會都是立場“中立”的議員,所以並沒有人跟他寒暄或者打招呼——儘管其中有些人曾經多次和維爾福打過交道,並且深知他的名聲。
“傑拉爾-德-維爾福先生。”委員會的臨時主席開口說話了,“很高興你作為當事人出席了我們的聽證會,我們都知道您擔任著什麼樣的職位,也都曾經聽說過您秉公執法的名聲,甚至我們中有些人還曾經在法律方面得到過您的幫助……但即使如此,我也要提醒您,今天您所參與的桉件,性質十分特殊,牽涉到了我國最為尊貴的幾位貴族,他們的名望都不容被汙衊和無端損傷,所以我再問您一次——您能夠保證您的所作所為,其動機僅僅出於公理和正義;您能夠保證您的所有推斷和結論,都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嗎?”
“我從事法律已經二十多年了,先生,我知道什麼是不能跨越的紅線。”維爾福檢察官以一種異樣的平靜,昂著頭向著臺上的主席“我敢於對我說過的每句話、寫下的每一個字負責。”
如果是其他人這麼說的話,大家恐怕將信將疑,但是維爾福這二十多年來依靠著堅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