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巴黎的王室主支正在和幼支為了權杖而殊死搏鬥之時,艾格隆也正在加緊實施他自己的計劃。
他在邊境地區打出了自己的旗號,然後帶著歸附於自己的支持者們一起,一路向著里昂前進。
在艾格隆的刻意招搖下,附近地區都已經得知並且消化了“羅馬王回來了”的震撼新聞,而巴黎此刻發生的動亂,也讓中央政府的權威極度弱化。
正因為巴黎此刻身處動亂當中,所以各個地方官員、駐軍指揮官們心裡都犯了嘀咕,他們心裡都清楚,波旁王朝的統治已經持續不了多久了,此刻自己如果跳出來當“忠臣”,那接下來無論是奧爾良家族還是波拿巴家族,都不會原諒自己。
何必去為一個不得人心的國王陪葬呢?
帶著這種想法,在艾格隆帶隊挺進的同時,沿途的地方官員和軍隊要麼望風而逃,不與艾格隆對敵;要麼有野心的,乾脆迎面加入,為自己投機一個“從龍之功”。
就這樣,艾格隆的挺進變成了愉快的行軍,他一路收編了過去,不知不覺當中,為數竟然有上萬人之多了。
不過,這種“滾雪球”的發展模式,也意味著建制的極度混亂,這是一支亂糟糟的軍隊,甚至還稱不上軍隊,艾格隆沒有時間停下來整訓,而是把他們打散了,交給最初投靠他的那些軍官們手裡指揮,只求能把他們拖著一起行動就行了。
這隻軍隊戰鬥力肯定不足,艾格隆對此心知肚明,不過他並不在意,對他來說,這支“軍隊”根本就不需要在國內進行殊死的戰鬥,只需要給波拿巴家族壯壯聲勢就行了。
正如15年前那樣,沒有多少人願意為波旁王家賣命。
就這樣,他們一路前進,幾天之後就來到了里昂附近的一個小鎮。
在這裡艾格隆暫時讓自己一行人停了下來修整,然後派人去打探各處的訊息。
作為整個南方的最大城市,里昂的駐軍肯定為數不少,而且不會是他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的,他必須先弄清楚情況然後再想對策。
不過艾格隆倒並不害怕,畢竟此時此刻,他知道他絕不會受到太嚴重的阻礙了。
因為在一路前進的時候,他也在隨時打聽從巴黎傳出來的訊息。
雖說他只能得到第二手訊息,而且這些訊息的時效性都並不高,但是卻足以讓艾格隆做出相應的判斷:奧爾良公爵已經對國王用武力攤牌了,眼下他正在派人進攻王宮,意圖以這種方式勒索國王放棄王位篡奪王權。
雖然奧爾良公爵是他的敵人,而且還在搶奪艾格隆夢寐以求的東西,但是至少在此時此刻,公爵的行動,卻也在客觀上給他幫了忙——因為公爵的行動,國家的整個機器都已經癱瘓了,合法性已經蕩然無存,現在法蘭西沒有統治者了。
巴黎是整個法蘭西的心臟,是當之無愧的行政、商業、科學乃至文化中心,所有的外省官民都必須唯巴黎馬首是瞻,這是幾百年來集權所帶來的結果,而當巴黎癱瘓了以後,所有人也必將群龍無首,沒有一個人可以在巴黎之外調動得起國家的力量。
所以,在王權癱瘓的狀態,外省的高官、市長和駐軍們會突然發現他們失去了效忠的物件,也失去了保護自己的人,他們本能的選擇就必然是消極應對,等待一個新的巴黎政權誕生並且管理自己。
所以,他們不會有什麼興趣去主動對抗自己。
當然,這種癱瘓狀態不會持續很久,艾格隆的時間視窗很緊——他必須趕在奧爾良公爵如願以償地拿到王位之前,來到巴黎或者至少接近巴黎,讓公爵的反對派有底氣抵制公爵成為國王的陰謀。
如果情況恰恰相反的話,那艾格隆就要面對一個國王和他的巴黎政權了,那些觀望的官員和軍官們,不說所有人,至少絕大多數人恐怕就會選擇服從巴黎合法新政府的命令。
自從回國之後,艾格隆調動了自己的所有腦力和精力來權衡、籌劃,對形勢的一切微妙之處都已經瞭然於心,雖然這十幾年當中,他只回國過幾天(還是偷偷越境回國的),但是他彷彿是在這個國家逗留長大的一樣,快速地學習著適應著,一切對他都好像那樣新鮮,卻又好像那麼熟悉,上帝派他來統治這個國家,這好像就是他天生的任務一樣。
暫時停下腳步之後,艾格隆在臨時的駐地一邊到處寫信勸降,一邊接見各處趕過來覲見他的支持者和官員們,幾乎沒有一分鐘的休息時間,精力充沛得像是一個上了發條的機械一樣。
而他身邊的人,包括特蕾莎在內,都和他差不多一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