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為自己拉幫結派,收穫未來的盟友,可謂是一箭三雕,難怪她這麼用心去做這件事。
看來,瑪麗亞雖然性格惡劣而且目中無人,但卻又有一股敢想敢幹的魄力,一旦下定了決心,辦事既利索又牢靠,實在是個人才。
如果她能夠甘願低眉順眼跟著自己,不給自己惹事生非,一心一意只想著盡全力替自己完成和諧的後宮大業…那該多麼完美啊!
只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你不能指望一個人既聰明有能力、性格突出,然後又甘願成為一個盲從的奴才,在艾格隆的身邊,哪怕服從度最高的夏奈爾也有往往有和自己不同的意見——只是她往往會把意見放在心裡。
至於瑪麗亞,指望她成為那樣的人,想都別想。
“好吧,殿下,既然您都已經把事情計劃好了,那我又何必節外生枝呢?就按您的辦法來辦吧。”艾格隆一邊在心裡感慨,一邊又嘆了口氣,“我替我的堂兄,我的家族,以及法國政府,感謝您的辛勞,希望這件事能夠儘快完成。”
“只要您點頭,那就沒有什麼障礙了,我會私下裡加緊的,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三個月之後海倫妮公主殿下就會來巴黎‘旅行’,然後面見親王殿下並且締結婚約了。”瑪麗亞自信滿滿地回答,“親王殿下年輕有為,聰慧過人,我相信,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婚配物件,海倫妮公主嫁過來之後,一定會非常滿意的…”…。。
此刻的瑪麗亞,心裡確實是志得意滿。
她倒不是因為自己成功當了一次媒人而高興,而是因為自己的計劃在通盤運作之後順利實現而沾沾自喜。
事實上,她巴不得艾格隆不給錢,這樣的話查理親王就更加欠她的人情了,也就是更加繫結在她這一邊,充當自己對外的代理人。
這一切的一切,最終都是為了在未來和特蕾莎分庭抗禮,報復之前的屈辱。
特蕾莎,你給我等著…雖然現在我不得不對你低聲下氣,但是以後有你哭的時候…她又一次在心裡咬牙切齒。
而艾格隆此刻也感到頗為唏噓。
在原本的歷史線上,這位海倫妮公主嫁過來之後,成為了王太子妃,夫婦生了兩個兒子,然而王太子在1842年猝然去世,於是他們在1838年出生的兒子巴黎伯爵菲利普就成為了王太孫。
接下來,在1848年革命當中,奧爾良家族丟了王位,海倫妮被迫帶著十歲的兒子流亡出國,而接下來她也成為了奧爾良黨的精神領袖。
等到拿破崙三世登基上臺時候,兩個人自然就成為了政治上的死對頭,在第二帝國時期,皇帝最頭疼的就是和奧爾良派之間的鬥爭。
兩個“曾經”的死對頭,在這個世界線上卻即將成為“夫婦”,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但是反過來說,正因為是死對頭,所以他們可能反而會有精神上的共鳴,也許他們的婚姻未來會非常美滿也說不定。
“這位海倫妮公主,是什麼樣的人?”艾格隆順口問。
艾格隆只是隨口一問,瑪麗亞卻收斂起了笑容,表情變得有些複雜起來。
“她呀…也算是個挺倒黴的人吧。”接著,她輕輕地嘆了口氣,“她的父親是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的王儲,他當了一輩子王儲卻沒有熬到繼位,1819年死去了,而他生前娶了三任妻子,海倫妮是第二任妻子所生下的女兒…”
雖然瑪麗亞沒有說得太清楚,不過艾格隆倒是很快就猜到了實際情況。
海倫妮公主父親已經死去,而且和父親的繼承人、她的長兄不是一個母親所生,兩邊情分不多,未來能夠繼承的東西極少,所以在家族內肯定不受重視,至少不會給她傾注多少注意力。
所以,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想要“物盡其用”,把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公主嫁給法國親王順便撈一大筆錢,也就非常符合情理了,甚至可以說這是最優解。
很快艾格隆又想到,瑪麗亞突然悲傷的樣子,並不是因為她非常同情她還從來沒有見過面的海倫妮公主,而是——她顧影自憐想起了自己畢竟,她自己就是類似的情況。
所以她的惡劣性格,有多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養成的呢?
看出了她此刻的心情,艾格隆也沒有直接去安慰她,而是微微笑了笑。…。。
“你倒是挺會選的啊,這樣的人來了我們這裡之後,肯定會很快變成法國人的,因為她沒有過多的羈絆了…而且我猜,正因為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所以她應該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不至於讓我們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