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嗎?殿下?”她沒有回頭,而是一邊看著鏡子一邊問,“她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假期,結果卻被這一場意外給打斷了,實在太可惜了……”
她的語氣很平靜,但是怎麼聽裡面都藏著一點陰陽怪氣和揶揄。
艾格隆只能尷尬地停下腳步。
他知道,她現在如此和顏悅色,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這恰恰可能意味著風暴正在醞釀。
但是他也只能去獨自面對。
然後,他硬著頭皮走到了特蕾莎的背後。
他知道,順著特蕾莎的話題說下去那必然是吵架,所以他乾脆跳了過去,強行找了別的話題。
“謝謝你,特蕾莎……今天你在大家面前盡展風範,在場的人裡面,不少人見過貝里公爵夫人,只要他們眼睛沒瞎,他們都能看出誰才是最適合成為國母的人。”
雖然他這是故意沒話找話,但是卻也沒有說錯,夫妻兩個人雖然再也不復過去的親密無間和絕對信任,但是特蕾莎從小畢竟接受了嚴格的皇室教育,對自己的“義務”極為堅持,哪怕剛才心裡一肚子火,她也仍舊按捺住怒氣,在眾人面前好好地扮演了皇后的角色——這也是皇后必須擁有的自我修養。
然而,艾格隆也失策了。
他的讚美,在這個時候,並沒有讓特蕾莎高興,恰恰相反,反倒是勾起了特蕾莎另外的聯想。
“但是她在面對命運的折磨之時,卻有勇氣以身犯險,舉兵造反,哪怕她是在進行無望的冒險,我也挺佩服她的……哪怕我們身為敵人。”
這看似無心的發言,卻讓艾格隆心裡陡然一跳。
這可不能亂敬佩啊……
於是他連忙又開口了,“我不這麼認為。我不是說她不能舉兵,畢竟大家是在爭奪皇位,各憑手段,只要能贏那都是本事——但是,這也是要講策略的,她顯然是錯估了形勢,進行了盲目的行動。這種愚蠢的做法,只是在白白葬送她寶貴的支持者,讓王黨更加衰微而已!”
“就是說,要靜待時機,謀定活動對嗎?”特蕾莎看著鏡子,面無表情地反問,“也對呀,我們當初可沒有貿然就跑到法國境內舉兵,而是躲在瑞士蟄伏了好一段時間……殿下年紀比她小那麼多,但是腦子卻比她好幾倍呢,果然是天縱奇才。”
雖然這像是正常對話和誇誇,但怎麼感覺越來越不對勁了?
艾格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耳畔也像是有警鈴大作一樣。
看著艾格隆突然僵住的臉,特蕾莎輕輕地嘆了口氣,然後終於轉頭看向了艾格隆。
“其實我在想,殿下,如果當初貝里公爵沒有遭遇刺殺,她沒有成為寡婦,夫妻再共處十年下來,也許她反而就不會冒險來替波旁王家舉兵了吧?”
貝里公爵夫人卡洛琳,是兩西西里王國的公主,所以她同樣是波旁家族的成員(路易十四的後裔)。
1816年,波旁復辟王朝終於穩定了國內局勢之後,她遠嫁來法國,嫁給了同宗的二王子貝里公爵費迪南。
由於王太子路易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她也承載了為波旁王室延續國祚的期待。
不過,她的婚姻也稱不上幸福,雖然她和丈夫在短短4年婚姻中只有一個遺腹子亨利,但是公爵在外面可謂是風流至極,足足有10個私生子女,和他比較起來艾格隆都算是“節制”的了。
如果不是公爵在1820年被刺殺的話,他肯定還能更加“破紀錄”。
正因為公爵生性風流放蕩,所以夫妻兩個人感情並不算融洽,兩個人甚至長期分居。
所以知道這些掌故的特蕾莎才會感嘆,如果丈夫活到了1830年,說不定卡洛琳公主反倒不會以身犯險,一個人跑到法國境內為兒子的王位而戰了。
當然,這也只是她的有感而發而已。
在和“瑪麗亞”大吵了一架之後,憂傷和怨恨,讓她心裡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顧影自憐的情緒,而這也讓她悄然之間移情到了素未謀面的卡洛琳夫人頭上。
對於特蕾莎的想法,艾格隆倒也能夠猜到幾分。
可是,他就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他又能說什麼呢?
“我無法對假設性的問題下論斷,也許她的勇氣並不會被夫妻爭吵所磨滅。”艾格隆攤了攤手,無奈地回答,“不過對我來說,這橫豎都是一樣的,她如果識相,我可以以禮相待,但既然她不識相,那不管她生活有多麼坎坷,我也無法留情了。”
“誰觸犯到殿下的權柄,誰就會遭殃。”特蕾莎輕輕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