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曆向年末臨近,天氣開始變得越來越冷,不過巴黎卻一反常態地變得躁動起來。
雖然官方對接下來的事情諱莫如深,但是小道訊息已經已經傳遍了街頭巷尾,而且就算一個對時事毫不關心的市民,也能夠從街上越來越多計程車兵、以及各種旗幟、絹花和彩條等等慶典相關物品當中,猜到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
雖然雖然有關於“是否擁戴羅馬王陛下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的公民投票還沒有正式開始,但是慶典的準備工作卻已經徐徐展開,甚至顯得有些急不可待。
同樣,儘管官方也沒有說過加冕儀式會在哪一天舉辦,但是幾乎所有人也都知道。
——那肯定是12月2日。
因為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皇帝就是在這一天,於巴黎聖母院當中自我加冕的。
從那開始,這一天就成為了波拿巴家族的神聖紀念日,無論帝國時代還是復辟時代,擁護波拿巴家族的支持者們都會舉辦慶祝活動,很顯然,一心一意想要追思先皇的羅馬王陛下,肯定也會選擇在這個神聖的日子為自己加冕。
【在原本的歷史線上,拿破崙三世也是特意選在1852年12月2日給自己加冕的。】
在人類歷史上,恐怕極少有過如此玄妙的“秘密”——官方一個字都沒有說,但所有人都知道會發生什麼,甚至和官方自己知道得一樣多。
當然,知道歸知道,人們根據自己的立場,也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方式:有些人痛心疾首選擇視而不見,有些人歡呼雀躍恨不得置身其中。
支援波拿巴的人群裡,有許多帝國時代的老兵,這些人在帝國崩塌之後被遣散,然後散居到了全國各地,有的經商有的務農,而在此刻,他們中的不少人重新燃起了熄滅已久的熱情,紛紛趕到巴黎,想要在第一時間向新的皇帝陛下奉上自己的歡呼和喝彩。
為了滿足這些人的熱情,同時為了給自己加冕壯聲勢,艾格隆特意讓政府專門撥款運營公共馬車的公司,讓他們免費將這些鐵桿支持者運到巴黎來,並且還在巴黎城郊設定了專門的住宿地點。
等到時候,艾格隆加冕之後將會帶著自己的騎士團成員們在巴黎進行巡遊,而這些全國各地趕來的支持者將和他一起,紀念這歷史性的時刻。
而在這群情越發激憤的時間點上,一支低調神秘的隊伍,也悄悄地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從加萊登陸,然後悄然返回到了巴黎。
他們就是艾格隆和塔列朗親王之前派去英國的代表團成員,由帝國的前外交大臣巴薩諾公爵領銜,艾格隆的私生子兄弟亞歷山大·瓦萊夫斯基伯爵也名列其中。
在長達幾個月的活動當中,他們一方面試圖和英國政府達成共識,一方面還私下裡到處聯絡重量級政客,經過了他們的不懈努力,他們終於圓滿完成了艾格隆和塔列朗交代的任務,帶著“讓比利時獨立建國,並且保證其中立地位”的默契悄然回國。
因為目前英法兩國的默契還處於“秘密”階段,沒有對外公開,所以巴薩諾公爵的代表團在回國之後,並沒有得到政府隆重熱烈的接待,不過代表團當中的每一個人,包括公爵自己,都對自己此行的成果感到非常滿意,並且深信陛下也會感到滿意。
而艾格隆也確實極為滿意,因為這不僅僅是他在外交舞臺上第一次以“法國”的名義和列強打交道(雖然假借了塔列朗的手),更同時也意味著英國人預設了波拿巴家族在法國的再次上臺。
在這個不列顛日不落的國際格局當中,當英國預設他可以在法登基,他實際上就不必擔心任何國際干涉風險了。
不過,雖說英國人“不計前嫌”,但是拿破崙戰爭畢竟才剛剛結束了不到20年,英國人必然對此還記憶猶新,也必然會對艾格隆以及法蘭西帝國抱有疑慮和戒心,不過這並不要緊,兩個國家幾百年來都一直是時刻對對方抱有警惕,日子一樣還是過下去了,艾格隆也不介意和英國人和平共處。
為了表現出自己對代表團一行人的滿意,當他們回到巴黎之後,艾格隆在第一時間就把他們叫到了自己的跟前,然後親口向他們表示了感謝。
“諸位先生們,我和塔列朗親王,非常感謝你們這段時間內的辛勞,你們用你們的才智,不僅替我國打破了僵局,也在那個令人討厭的1815年格局當中找到了一個缺口,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是那個被集體包圍的二等國家了,我們也是有權決定歐洲大陸的未來。”
說到這裡,艾格隆又苦笑了一下,“雖然有些人暫時不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