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迅速脫離中國軍隊的地面防空系統的鎖定。但是他並不瞭解,全程監控和跟蹤著他們的並不是中國軍隊的地面防空系統,而是在部署在高空的大型飛艇—“開明”型預警飛艇。

高空高速截擊機從尾後攻擊目標時,大多在距目標30~50km時開啟機載雷達。開啟機載雷達後,火控系統首先工作在自動狀態,即雷達自動搜尋和截獲目標。

此時與火控系統交聯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操縱飛機飛向正確的發射導彈的位置,2枚霹靂…11空對空導彈迅速點火發射,J—8F高空高速截擊機到達導彈發射點後飛機自動地躍升,發射導彈後轉彎脫離。

穆拉克中校的戰機率先被擊中,燃燒著從高空墜落。而另一架米格…25R型“狐蝠”偵察機在維克多中校的駕駛下,竟靈巧的以大範圍機動脫離了中國空軍導彈的追擊。頃刻間失去了目標的J—8F高空高速截擊機飛行員們利用控制開關使雷達轉到“手動”截獲工作狀態,重新搜尋並進行攻擊。

第二十八章:海盜折旗(二)

雖然用盡了全力掙扎和擺脫,但是維克多中校所駕駛的米格…25R型“狐蝠”偵察機還是被擊落在泰國南部的夜空之中。作為中印戰爭中戰死的第2名俄羅斯現役軍人,與“方塊A”中隊的

“安德羅波夫”一樣,維克多中校也沒有選擇彈射跳傘。

維克多中校的座機最終墜毀在泰國南部閣拉威島附近海域,但在被擊落之前,這架米格…25R型“狐蝠”偵察機已經傳輸回了戰場全析照片,圖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部署在泰國南部宋卡熱帶雨林中的中國陸軍DF…11/A近程彈道導彈群的發射陣地,以及中國陸軍第13集團軍對檳榔嶼包圍的縱深部署。

不過此刻已經基本失去了中南半島戰場制空權的印度空軍,顯然無力去突襲這些在完備防空火力保護之下的軍事據點。唯一的反制手段就只有檳榔嶼島上部署著的印度陸軍要塞守備部隊自身的遠端打擊火力。

在近3個星期的要塞化工程中,印度軍方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在檳榔嶼島上部署了1個團級規模的PJ…10“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岸基發射系統。構成了300公里範圍內遠端火力圈。

這個新組建的岸基導彈團下轄4個導彈連,而每1個印度陸軍的岸基導彈連由4套機動式自動發射裝置、1套機動式指揮站、60枚射程為290公里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和相關輔助及訓練裝置組成。

這些高機動型自動發射系統由重型輪式載重車為發射平臺,每個發射平臺由圓柱型的,最大仰角可打90度3聯裝封閉式導彈發射箱組成。也就是1個“布拉莫斯”型岸基導彈連的可在30秒內同時投放12枚攻擊不同目標的導彈。完全有能力輕易的封鎖狹小的馬六甲海峽北部的海面。

而在檳榔嶼要塞的彈藥庫內,印度陸軍還存放了相當數量的的PJ…10A“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對地攻擊型。作為PJ…10“布拉莫斯”型巡航導彈反艦型的改進,“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對地攻擊型外型上幾乎與反艦型沒有區別。

彈體呈圓柱型,漸縮的頭段和尾段。單體中部有4片X型配置的可摺疊梯形彈翼,在彈翼後不遠處同樣有4片X型配置、但翼面積較小的可摺疊梯形操縱尾翼。導彈長約8米,直徑為670毫米,翼展米,重3噸。

採用整體式衝壓火箭發動機,進氣口為傳統的同步環型進氣口,進氣口中心是整流中心錐,不過PJ…10A“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並不是象其他型號的導彈那樣串聯的佈置於導彈的尾端,而是作為整體式助推器裝在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

不過在戰鬥部上對地攻擊型號和反艦型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原本單一的聚能穿甲戰鬥部,可以任意選擇替換為侵徹型、爆破型或子母彈型等多類戰鬥部。在中國介入之前,印度政府中曾有人一度瘋狂的希望在檳榔嶼部署裝有核戰鬥部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當接受到中國陸軍導彈陣地的位置具體資訊後,印度陸軍部署在檳榔嶼島內市區的PJ…10“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岸基發射系統迅速進入反擊程式。進入發射陣地的導彈發射車順序開啟垂直的導彈發射箱,對遠在300公里以外的中國陸軍陣地進行火力覆蓋。

為在中國陸軍縱深部署的防空陣地中順利突防,印度陸軍採用了多彈道突防的手段。大部分的“布拉莫斯”型巡航導彈將進入14公里的高空彈道飛行攻擊目標,而另有將近20枚導彈採用掠海/貼地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