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亂的展開工作。
面對這樣的問題,合適的心態,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互動,有時候是幫你解決難題的唯一辦法!
酒精——你看不見的美杜莎(1)
酒精——你看不見的美杜莎
“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你不可觀看,雖然下嚥舒暢,終究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箴言,第23章,第23節)
這則箴言說明了數個世紀以來,人類同成癮物質作鬥爭的故事。成癮物質極大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掉以輕心,酒精是其中位列第一的成癮物質。
為什麼會是酒精,而不是毒品也不是香菸呢?這個問題,我在微博上闡述了,這裡只簡單說說。
首先,酒精和其他成癮物質不同,它看起來沒什麼威脅,喝酒的人到處都是,現在適逢夏季——高階酒店裡的杯盤交錯你也許看不見,但是遍地都是的路邊攤,你總不至於視而不見吧?炎炎夏日裡的一瓶啤酒,解渴又清涼,看起來不是一種糟糕的行為。事實上每個人究其一生,幾乎都飲過酒。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的問題,在這個社會上引發的寬容度是無以倫比的。去年白酒價格一路猛漲,大家更多談的是價格,沒有幾個人會站出來說:“好吧,從今天往後,咱們再也不喝酒了!”事實上,有些酗酒者倒是說過這樣的話,而且不止一次,其結果是,這話最終就當作個屁給放了,誰也不會介意。美國,曾在1835年搞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酒精是魔鬼”的戒酒運動。到了1920年,各方面的努力帶來了國家的禁酒時期。然而這項“高貴的實驗”最終流產,因為它帶來了有組織犯罪活動的瘋狂增長,它給想要喝酒的人提供的是仿杜松子酒,加拿大威士忌和私釀酒。1933年,由於犯罪率的激增,最主要是禁令根本無法禁止酒癮,它最終被廢除了。由此可見,社會自身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雖然,我們承認,酒精本身,也許是壞的。
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對香菸的限制是很明確的:電視上不許由香菸的廣告,世界戒菸日的宣傳可謂有力,在公眾場合提倡戒菸,等等。實際上,香菸感到很委屈。也的確,回頭看看自己的老大哥——酒精——香菸覺得自己很無辜。誠然,抽菸不會讓人沾染暴力的習性;不會“煙後亂性”想要強*暴女人;煙後駕車也不容易發生危險;吸菸會讓你得肺病,但至少不會讓你來個酒精肝,更不用說胰腺疾病、生殖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心臟病、股指損傷、腸胃疾病、營養不良……這些與香菸的關係不那麼密切,但是與酒精可以直接掛鉤!
微博上,艾西列了12條,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總之,酒精是一種看起來最不危險,實際上最糟糕,造成經濟損失最巨大同時又是帶來經濟效益最顯著的非常邪惡的美杜莎,遺憾的是,大眾常常注意不到。
只有深陷其中的那些人,才知道其中的痛苦!可他們還未必願意說出來!
艾西的這些文章,講述的是如何戒酒,然而,這些說法是有大前提的!
前提1:艾西並沒說,所有人都應該戒酒。就像艾西說香菸的罪過其實沒有酒大一樣,只是實事求是而已。實際上,美國的那場糟糕的禁酒行動,帶來了更多的危害,而不是進步。所以,沒必要上綱上線,想戒酒您就看,不想就拉倒。
前提2:戒酒必須是個自願的行為。艾西知道可能有些酗酒家庭的配偶或者子女深受其害,但假如當事人不想戒酒,您強迫他也是沒戲的!所以,請您耐心的說服,更好的情況是——如果他自己想戒酒了,您和他一起看,並是種鼓勵他,幫助他,這樣子,本文和後續文章的意義才能現象出來。
好了,說了這些前提條件,如果您繼續看,我們就來講一講成癮的最典型模式。您想戒酒,總該知道為什麼那麼難戒吧?
其實,酒和其他的成癮物質的成癮方式,是一致的。完整的物質濫用模式包括外部誘因(工作壓力實在太大了、家庭負擔好重啊、我的老婆、我的孩子、我的XXX……)以及內部誘因(哎呀,我感到緊張和焦慮,遺忘的情況是,嘿嘿,我只要喝那麼一小口,嘿嘿嘿,這些就過去了)。
這兩種誘因會在期待中被啟用(唔,太可怕了,現在的感覺很糟糕,我無法入睡,我要做噩夢了。)接下來,還會產生一些無意識的想法(我會解脫的,我無法忍受這樣的感覺);隨後是難以遏制的渴求(他X的,能夠阻止現在糟糕感覺的唯一辦法是,馬上就喝酒!馬上就喝!哪怕只有一小口);隨後,他可能有的關於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