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我丈夫,即便化為骷髏,我也不會讓他一個人躺在這山洞裡的。啊,是了,他這是以言相試。”便就點頭:“好,我姑祖婆也是個苦命的女子,過後也該有個葬身之所。”
玉棺邊上有蓋板,衛小玉把屍骸放平,蓋上蓋板。陳七星到外面,找了塊坡地,用血斧挖了個坑,隨後搬了玉棺出來,覆土埋了。衛小玉找了塊石板,在上面刻了字,勉勉強強也還算個樣子。
兩人隨後下山,途中衛小玉說了鐵旗門的事。
鐵旗門主要活動在陽江中段,總堂在朝陽湖。朝陽湖不大,但剛好夾在雙魚郡和橋郡中間,溝通南北,商賈發達,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鐵旗門獨霸朝陽湖地利,弟子眾多,僅五堂核心弟子就有六千多人,加上旁邊零零碎碎的小幫小派,竟多達數萬人。鐵旗門聲勢極大,不僅在雙魚郡和橋郡,甚至在州府所在地的澤郡也有一定的影響。
鐵旗門門主衛採,為人精明穩重,鐵旗門能有今天的聲勢,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衛採年紀也不大,還不到六十歲。對修成了魄的人來說,這是最好的年齡,所有年輕的浮躁都已被歲月洗磨掉,精力卻仍然充沛,因此所有人都期盼著鐵旗門能在他的帶領下更上一層樓。但就在一個多月前,先是衛小玉的兩個哥哥莫名其妙地死於非命,接著衛採也被人害死了。
衛小玉兩個哥哥的死,很多人都猜測是鹽幫下的手,因為他們都死在鹽幫控制的東海郡內,但衛採的死卻一直存疑。很簡單,沒有人會在自己家裡害人的,那不成了不打自招嗎?而且鹽幫和鐵旗門的關係一直不錯。鹽幫的私鹽要進澤郡,必須要經過朝陽湖,可以說鹽幫的命門就卡在鐵旗門手裡,而衛採一直做得都非常地道,逢十抽一,絕不多要,鹽幫上下對他更是讚不絕口。沒有衝突,鹽幫憑什麼要害死衛小玉的兩個哥哥?
緊接著衛採遇害,他雖說是在朝陽湖中遇害的,可偏生鹽幫幫主聶白濤那段時間一直待在鐵旗門,衛採遇害前幾天才走。聶白濤似乎沒有在場的證據,可鐵旗門秘密調查的結果卻是,聶白濤的船是在衛採遇害十幾天後才回到東海郡的,算行程大大不對,這樣他的嫌疑就大了。
鐵旗門五堂中,紅旗堂主唐之響與黑旗堂主卓名生是與衛採一起打天下的老人,紅旗堂與黑旗堂也是鐵旗門中勢力最大的兩個堂口,各有一千五六弟子。可以說,這兩堂是鐵旗門的兩根支柱,偏偏這兩個人,意見卻截然相反。無論是衛小玉的兩個哥哥遇害,還是後來衛採遇害,唐之響都始終認定與鹽幫無關,兇手另有其人。而卓名生則認定兇手就是鹽幫,因為除了鹽幫,找不到嫌疑人。
衛小玉也覺得鹽幫的嫌疑最大,加之衛採遇害時,聶白濤的行程實在過於可疑。雖然後來聶白濤解釋說是江中遇了風浪,可鐵旗門也是在陽江上討生活的,那十幾天,陽江上風平浪靜,根本沒有什麼大風大浪的天氣。聶白濤這不是睜著眼睛撒謊嗎?他不說謊還好,越說謊越證明他心裡有鬼。
但鐵旗門內部的爭議太大,唐之響、卓名生各執一詞,其他三大堂主自知資歷淺勢力小,便兩不相幫。唐、卓兩人不相上下,眼光便都落到衛小玉身上。本來衛小玉也猶豫不決,她雖懷疑聶白濤,卻沒證據,也不好說什麼。可近來她卻聽到風聲,唐之響有野心,想要自立為門主。更有傳言說他暗中與聶白濤有來往,到時若卓名生反對,他甚至有可能借鹽幫的力量上位。
如果唐之響只是有野心想當門主,那也無所謂。說句不好聽的,誰沒野心啊?鐵旗門上下,又有幾個人是不想當門主的?可跟鹽幫勾結,卻讓衛小玉又驚又怒又疑。衛採的死,是不是內外勾結的呢?莫非唐之響是內奸?
本來衛小玉並不想爭奪門主之位,她一個女孩子,還真沒有這個野心,自忖也沒這個能力,但這個傳言一出,她卻不能坐視不管了。然而紅旗堂不但勢力雄厚,唐之響本身也修成了兩個魄,魄力極強。因此即便有卓名生的支援,衛小玉也不一定爭得過唐之響,於是她便想到了來白骨洞求紅顏白骨。她的想法就是,若唐之響真有野心,那就一舉拿下唐之響,整合紅旗堂,然後集全門之力向鹽幫問罪。鹽幫雖也有三四千弟子,但整體勢力弱於鐵旗門,四十九天之內,衛小玉有把握拿下鹽幫,擒住聶白濤為父兄報仇。至於自己,她也管不了太多了。
她這麼一說,陳七星明白了前因後果,暗暗欽佩:“為替父兄報仇,竟不惜紅顏化白骨,了不起。”又想起那個在白骨洞裡躺了五十多年的衛蘭,暗想,“女子看起來柔柔弱弱的,真要恨起人來,卻是可怕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