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緬甸撤至滇西的遠征軍,經過整頓、補充和訓練,於1943年4月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下轄第8、第20兩個集團軍和直屬第8軍,並得到了美械裝備。1944年5月,遠征軍強渡怒江開始反攻,激戰8個月,連克騰衝、松山、龍陵、芒市等重要城市,於1945年1月下旬與中國駐印軍在芒友會師。
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克服了征途的險阻和日軍的頑抗,終於取得了反攻作戰的勝利。這次勝利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軍對中國戰場西側的威脅,打破了日軍對美國援華物資的封鎖,也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兵力,從而減輕了盟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種勝利,是由於中國遠征軍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熱情,為正義而戰,始終保持著旺盛計程車氣和堅強鬥志的結果。他們常處於泥濘崎嶇的境地,強攻工事堅固的日本陣地,數以萬計的中華兒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並在國際上博得了崇高的榮譽。當然,這種勝利也是同中國人民、印緬人民和愛國華僑的熱情支援以及盟國的物資援助分不開的。在遠征軍反攻之前,盟國之間雖然存在著錯綜複雜的矛盾,但在共同對敵的作戰部署和指揮方面,在部隊的訓練和裝備方面,特別是在空軍的協同作戰方面,都進行了長時間的準備,這無疑是取得這次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是二戰期間,中國軍隊唯一一次在國外與盟國軍隊聯合作戰並取得輝煌勝利的大規模的戰略戰役,但目前國外有關中國遠征軍的情況,只有零星的記載,散見於各種二戰史研究的著述之中,至今尚無研究專著,就是港臺目前也沒有這方面系統研究的論著,從國內來看,中國遠征軍史的研究方興未艾,已經成書的基本上是回憶文章,小說和報告文學之類,個別有關遠征軍在滇西或中國駐印軍情況的小冊子,其資料來源受限頗大,研究不深,多屬於記述性和記實性的東西。因此,這部《中國遠征軍史》尚屬國內外目前第一部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成果。我們希望這部書能在有關中國遠征軍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和祖國的統一大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
1992年8月於重慶師院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亞太局勢
第一節西方各主要國家的遠東戰略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暫時休戰的結束。此後,日本爭奪遠東霸權的鬥爭遂成為對華盛頓體系的主要威脅。因此,根據世界局勢的變化,西方各主要國家,都對自己的遠東戰略進行調整和改變,以適應新的發展。
一英國的遠東戰略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英帝國得到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把它推上衰落的歷史程序。從此,英帝國“擴張的階段已經過去了。……進一步獲得領土已告終結'注:伍德科克:《誰消滅了英帝國》(GeorgeWaodcock,WhokilledBritishEmpire)倫敦,1974年版第242-233頁。'。”維護既得利益成為英國全球戰略的主要目標。在這種全球戰略中,英國的遠東戰略就是要維護華盛頓體系所確立的遠東現狀,以保護英國的利益。
“九·一八”事變前後,英國的經濟危機達到高潮,財政大臣張伯倫警告政府,“在目前條件下,我們在財政上和經濟上比軍事上更不具備在遠東進行一場大的戰爭的能力'注:克里斯托弗·索恩:《對外交政策的限制,西方,國際聯盟與1931~1933年的遠東危機》,麥克米倫公司,1933年版第267頁。'。”首相麥克唐納認為:“我們現在陷入了可怕的困境,除此之外,我們什麼也不能考慮'注:巴特萊等:《1919~1939年英國外交政策檔案》第二輯第九卷,倫敦1965年版,第238頁。'。”英國內閣研究遠東局勢,得出:“如果爆發大的戰爭,海軍將無力完成其任務'注:倫敦,英國文獻局:《英國外交部檔案》,編號371F7596/1391。'”的結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範西塔特尖銳地指出,戰爭將意味著“我們在遠東的貿易和影響將要消失……香港和新加坡將要失去'注:路易斯:《英國遠東戰略1919~1939》牛津大學出版社1971年版,第239頁。'。”因此,英國在解決遠東問題過程中,始終堅持避戰求和,姑息日本侵略者的具有綏靖色彩的政策。1931年11月,英內閣決定英國的遠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