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仔細研究,再作確切答覆。”次日,狄克遜向廣田遞交了中國政府的覆文,日本政府內閣決定不再與國民黨政府交涉,致力於培植偽政權。德國調停中日戰爭宣告結束。

1938年初,德國為了利用日本在遠東牽制英法美,開始急劇調整遠東政策,一方面停止向中國出售武器,召回軍事顧問,承認偽滿洲國,另一方面又主動向日本提議締結軍事同盟。1940年夏,德國橫掃西歐。日本認為歐洲國家已無力在亞洲同日本對抗,為南進提供了良機。第二次近衛內閣建立後,制定了強化日德意合作的政策。此時,德國迅速攻佔英國本土的希望已經破滅,而且美國介入戰爭的傾向愈來愈明顯,因而德國也急於同日本結盟。8月23日,德國派特使斯塔瑪到日本,與日本就締結以英美為物件的軍事同盟達成了一致意見。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日本確認並尊重德意在歐洲建立“新秩序”的領導地位,德意確認並尊重日本在大東亞建設“新秩序”的領導地位,締約國中任何一國遭到未參加歐洲戰爭和中日戰爭的國家攻擊時,三國有從政治、經濟及軍事手段相互援助的義務。日本同意向德國提供戰略物資,把美國牽制在遠東。德國則將向日本提供武器裝備。

1940年12月,希特勒已決策攻蘇。因此,德國要求日本進攻新加坡,牽制英國,以有利於東進。德國還拒絕了日本企圖透過德國的斡旋,達到日蘇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目的,這說明德國的遠東戰略在對蘇問題上,同日本的南進戰略存在矛盾。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亞太局勢

第二節亞太地區概況

“九·一八”事變,日本入侵中國東北,公開走上了以武力征服中國,變中國為日本殖民地的道路。打響了長達14年之久的中日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亞太地區從此進入了動亂不安,災難連年的時期。

一中國的局勢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以3個師團的兵力,在短短4個多月裡,佔領了3倍於日本領土的中國東北廣大地區,使世界為之震驚。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10餘年和平局面,開始了世界法西斯國家對外爭霸稱霸、侵略擴張的時代。

1933年,日本關東軍發動熱河作戰,逼近平津,迫使國民黨政府於5月30日簽定《塘沽協定》。透過這一協定,日本不僅將熱河省併入了偽滿洲國,而且將灤東地區19個縣劃為非武裝區,打通了向華北擴張的屏障。

在蔣介石的政府執行賣國的不抵抗政策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卻積極地發動和領導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已發展到11個軍,約4萬5千多人,有力地牽制了日本向中國內地進攻的力量,使日本的後方基地得不到鞏固。為了達到民族團結,共同抗戰的目的,1935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6年12月12日,主張聯共抗日的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了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1937年2月15日,國民黨5屆3中全會實際上接受了中共關於國共合作的具體建議,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點燃了中日全面戰爭的戰火。次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實行全民族抗戰。10日,國民黨政府向日本提出正式抗議,並向《九國公約》簽字國發出備忘錄,譴責日本破壞《九國公約》。在中國各階層人民推動下,國民黨政府採取了積極抗日的方針,初步建立了抗戰體制。

“八·一三”抗戰開始後,國民黨政府將全國劃分了五個戰區,軍隊陸續開赴前線作戰。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會發表命令,將西北的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同日,八路軍舉行誓師大會,東渡黃河,開往前線。從“七·七”事變到“八·一三”抗戰,在中國共產黨的宣傳、組織、影響下,全國人民同仇敵愾,一致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開始了全國規模的抗日戰爭。然而,由於蔣介石實行片面抗戰路線,致使抗戰僅一年左右,國民黨軍隊就放棄了北平、天津、廣州、武漢等中心城市,一直退到四川和大西南。

武漢淪陷,標誌著日本戰略進攻和中國戰略防禦階段的結束,從此,中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日本對華政策也開始發生變化,由以前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為主轉變為政治誘降為主,同時抽出兵力,對解放區進行治安戰。

以“七·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