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頭嘆了一口氣,“大秦的軍隊當然忠誠於大秦,當然聽大王的指揮。有時候我真的不明白,大王為什麼就不相信我們老秦人,難道我們老秦人統率軍隊就會背叛他?就會故意打敗仗?大秦誰最忠誠於王國?當然是我們老秦人。假如關東合縱大軍殺進咸陽,楚人會與王國共存亡?關東人會為大秦流盡最後一滴鮮血?巴蜀人會為了守護大秦而粉身碎骨?我真的想不明白,大王到底被什麼矇蔽了雙眼,竟然看不到老秦人的赤膽忠心,竟然相信一幫外人會幫助他吞併六國統一四海。”
寶鼎沉默不語,他也想不明白,他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對秦王政構成威脅,而事實上自己也根本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因為咸陽的權力鬥爭太複雜了,除非有一天自己像戰國四大公子一樣獨攬大權,做了權傾王國的大權臣,那還可以試一試,但戰國四大公子哪一位篡國自立了?以秦王政的雄才大略,他會容忍自己獨攬大權?他會給自己篡國的機會?根本不可能嘛,既然如此,那隻能說明一件事,說明秦王政不是擔心自己會威脅到他的王位,而是藉此機會繼續壓制老秦人,打擊楚系外戚,進一步鞏固和集中王權。他要權力,要絕對的權力,要總揆王權和相權,要朝堂上的公卿大臣都變成他忠實的奴僕,任由他驅使駕馭。
“這次我到齊國,感受最深的就是齊國雖富,但不強,歸咎其原因當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齊國不再是田氏齊國,而是後氏齊國。齊國的權柄被外戚後氏牢牢控制,齊王建是個名副其實的傀儡。”蒼頭繼續說道,“君王后輔政幾十年,恪守中立之策,一門心思恢復國力,結盟於秦,拒絕合縱。如今齊國非常富裕了,但其軍隊幾十年沒有打仗,其武力可想而知。”
“齊國沒有門戶之險,趙、韓、魏三國其實就是它的門戶,這三國一旦滅亡,齊國無險可守,岌岌可危。當年樂毅率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齊國最後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就是因為齊國根本沒有門戶可守。假若不是燕昭王突然死了,繼位的燕惠王逼走了樂毅,齊國就完了。”
“齊國從這個血淋淋的教訓裡反思了很多,從此與各國交好,從此富民強國,從此不打仗,但他們偏偏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齊國本身沒有門戶要隘,它必須確保趙韓魏三國的存在才能確保自己的安全。”
“這次趙國國相郭開親自趕赴齊國求援,一些田氏宗族更是積極奔走,齊王建也意有所動,但齊國的權柄牢牢控制在君王后和後氏外戚手裡,他們堅決不同意合縱抗秦,不願意妄起兵戈。”蒼頭嘆道,“在君王后輔政的幾十年裡,田氏宗室屢遭打擊,被後氏外戚牢牢壓制,已經無法控制國策。這次齊國假若繼續拒絕合縱,拒絕援助趙國,那趙國可能就像公子所估猜的那樣,支撐不了幾年。趙國滅亡了,齊國的門戶沒有了,它還能支撐多久?”
“齊國是田氏齊國,不是後氏齊國,但現在後氏控制了齊國,一旦齊國岌岌可危的時候,後氏會以死衛國嗎?當然不會,只要後氏能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他們就敢出賣齊國,就敢滅亡齊國。”
“我大秦的大王對楚系外戚掌控大權非常不滿,連續打擊楚系,但他在打擊楚系的同時,不是信任自己的宗室和老秦人,而是信任關東人,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蒼頭痛心疾首地說道,“在我看來,關東人和楚系外戚比起來,關東人更加不堪。關東人忠誠於大秦?關東人願意為大秦浴血奮戰?一旦大秦岌岌可危了,關東人是與大秦共存亡,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毫不猶豫地出賣大秦?無疑,關東人肯定會出賣大秦,滅亡大秦。”
寶鼎長嘆。
齊國的滅亡的確不可思議。富裕的齊國有幾十萬軍隊,就算沒有門戶之險,但在王國存亡之刻,當然要與秦軍浴血奮戰,誰知最後秦國人買通了齊國國相後勝,就靠後勝幾句話,齊國人一箭未發,拱手投降了。
歷史真相是什麼,如今不得而知,但齊國一箭未發就投降肯定是歷史事實,而之所以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肯定與控制齊國權柄的後氏外戚有直接關係。
從齊國的敗亡再看大秦帝國的敗亡,很多方面如出一轍,比如宗室力量被削弱到極致,比如王國賴以存在的根基被徹底拋棄,比如“外人”在生死存亡一刻毫不猶豫地出賣王國,最終,齊國不戰而亡,大秦帝國卻被一幫閭左貧賤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擊毀。
“你到齊國的任務就是破壞關東諸國的合縱?”寶鼎問道。
蒼頭點頭,“齊國權貴荒yin奢侈,聲色犬馬,無能之輩充斥朝堂,幾車黃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