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部分

都是大秦的疆域,郡縣成百上千,人口數千萬,靠誰去治理?當然要靠忠誠於大秦的官吏,但大秦有嗎?大秦有這麼多忠誠的官吏,有這麼多忠誠的人才嗎?”

秦王政的神色頓時嚴峻,眉頭深深皺起。隗狀也是一臉嚴肅,他顯然被寶鼎這句話所震動。

征服六國,“徵”只是統一天下的第一步,“服”是第二步,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用什麼辦法才能讓六國計程車民臣服於六國?統一之初,六國士民不服者眾,聚眾叛亂者必定比比皆是,這時候,郡縣文武官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地方軍隊的統率倒是好辦,大秦最不缺的就是武將,但地方行政、監察官長從何而來?地方府署的掾吏又從何而來?大量留用和徵募六國官吏,後果不堪設想,這些人或許出於自家性命的考慮,初始會遵從咸陽的命令,但時日一久,必定陽奉陰違,甚至暗中謀劃叛亂。到那時,咸陽將逐漸失去對地方的控制,一旦叛亂爆發,必定應者雲集,天下大亂。

在寶鼎看來,始皇帝自統一後便頻頻出巡,其目的不是炫耀武功,而是震懾地方,試圖以此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其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地方上嚴重缺乏可信任的官吏。

事實的確如此,這從劉邦、英布、彭越等人長期嘯傲山澤,聚眾謀反,而地方卻屢剿不平就能看得出來。其後陳勝吳廣大澤鄉舉旗起事,起義大潮在短短數月內便席捲六國故地,由此可知當時帝國中央對地方郡縣幾乎失去了控制力,可以說自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旗開始,帝國便迅速崩裂,咸陽實際控制區域就是過去的老秦故土。

寶鼎不敢說制度上的事,也不敢說國策應該如何調整,這些東西牽扯麵太大,關係到咸陽各派系的直接利益。他實力不夠,不敢捅這個馬蜂窩,但像儘快培養大量官吏一事卻符合各派的利益需要,此刻提出來,拿到朝堂上,肯定為公卿大臣們所接受。如此一來,在官吏的儲備上,最起碼可以保證統一後的帝國需要,不至於統一後捉衿見肘,束手無策,導致咸陽不得不大量留用六國故吏,種下亡國之禍。

大秦官吏多不多?的確不多,其中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還是教育的問題。

大秦自商鞅變法以來以賢取士,同時也大力培養本土人才,主要途徑就是透過學室取才。

依大秦律,男子十七歲成年,入“傅籍”,開始承擔王國的徭役租稅,或應徵參軍,浴血沙場,或入學室學習,透過選拔出任官吏。

大秦的學室是專門培養官吏的官辦學校,咸陽和地方郡府都有設定。學生大部分是權貴官僚子弟,從中選拔優秀者入學,學制三年。三年後,由所在學室進行入仕的資格考試,凡可以背寫五千字以上者為合格,除授為史,也就是有資格擔任府署的小吏了。

有了做小吏的資格,也就有了參加由中央府署主持的更高一級的選拔考試,也可以說是初等選拔考試。這個考試在各地郡府舉行,考完後,各郡把試卷封送到咸陽,由少府屬下的大史審閱判定,最優者提拔,一般被任命為本人出身所在縣的令史(相當於秘書)。最劣者要受到處罰,取消入仕為吏的資格。

又過三年,凡出任令史者,可以參加最高階別的選拔考試。成績優秀者,到中央府署工作,而成績最好的,直接到郎中令府出任尚書卒史一職。這個職務相當於內廷秘書,直接在大王身邊工作,但尚書卒史較多,想更上一步,就需要深厚背景了,當然了,攀附權貴,傍上一棵大樹也可以。

從這個取士制度可以看到,大秦的官吏儲備非常少,尤其寒門出身的官吏就更少,大部分官吏還是出自權貴世家。

大秦取士的制度多樣化,制度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教育上,也就是說,因為文化和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即使是寒門子弟,如果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也無法從這種制度上獲益。

“武烈侯,有何對策?”秦王政問道。

“特殊時期特殊對策。”寶鼎笑道,“我一介武夫,拿不出什麼好辦法。”

一介武夫?秦王政和隗狀相視而笑。寶鼎到了關鍵時刻,他的心機又暴露無遺了。這種事畢竟是關係到國策的大事,他不便干涉,但他是主爵中尉,是參加朝議的諸卿,他當然有資格提出奏議。

“隨便說說。”秦王政笑道,“你姑妄言之,寡人姑妄聽之。”

“各地選拔一萬聰慧少年,到咸陽集中學習。每三年選送一批到地方供職。如此一來,我大軍在前方不停地攻佔郡縣,咸陽則可把各級官吏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新佔郡縣。”寶鼎說到這裡攤開雙手,做了個無奈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