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排除在外,那麼就剩下巴蜀人了。武烈侯和巴蜀琴氏的關係路人皆知,武烈侯的未婚夫人就是來自巴蜀琴氏,這時候寶鼎舉薦隗藏,擺明了就是任人唯親,但偏偏他提出來的這個人選各方勢力都能接受。

在寶鼎與楚國上柱國景纓的談判進行到尾聲的時侯,咸陽關於新郡的地域劃分和新郡官員的任命終於下來了。

新郡叫潁川郡,治府新鄭,原韓國之地,但葉城、舞陽和昆陽劃給了南陽郡。潁川郡郡守隗藏,郡尉來自蒙氏,監御史則來自楚系。

寶鼎大為滿意,第一次切身體驗到了強大實力所帶來的好處。只要有實力,即便是秦王政和咸陽中樞,在寶鼎沒有觸及到他們底線的情況下,也不得不盡量滿足寶鼎的要求。

寶鼎再奏,而這份奏章的內容就讓秦王政和咸陽中樞不得不慎重了。

用戰俘換取與楚國的連橫,並乘機從楚國獲取大量的糧食布帛和武器,這個計策對秦國非常有利,沒有拒絕的理由,但寶鼎之所以實施此策,卻是為了即刻攻打魏國。

現在中原形勢變了,原有的歷史軌跡在寶鼎的努力下也改變了,而這種改變因為方城大捷和韓國整整提前一年時間滅亡,導致秦軍在中原戰場上確立了巨大優勢,這是寶鼎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他也沒有想到方城一把大火竟然燒出了一個提前佔據中原的大好形勢。

如果秦國能提前佔據中原,那麼中土的統一也極有可能提前,而中土統一程序的加快,明顯有利於寶鼎把本利益集團更牢固地捆在一起,繼而對咸陽朝政施加影響甚至直接控制朝政的走向。

寶鼎因此信心百倍,決意要利用眼前的大好時機拿下魏國,橫掃中原。

然而,這裡面有個變數,那就是齊國。歷史上秦國先滅韓,再滅趙,然後在攻魏的同時重兵南下攻打楚國。這期間齊國一直沒有動靜。直到楚國滅亡,天下大局已定,齊國再想逆轉乾坤已經來不及了,最終一箭未發,投降了。

今天呢?今天中原戰局的變化與原有的歷史軌跡差不多,不過提前一年滅韓,另外就是重創了楚國,而重創楚國是導致中原局勢對秦國非常有利的重要原因。

歷史上秦國在滅韓之後再次調頭去對付趙國,顯然與齊楚兩國對魏國的支援有直接關係。滅趙之後,秦軍以主力南下攻楚,以偏師攻打魏國,這個策略明顯就是斷絕魏國的援軍。至於齊國為什麼一直隱忍不發,堅決不出兵救援趙魏兩國,其原因當真無法估猜。寶鼎現在所能想到的也就是齊國內部的權力爭鬥可能太激烈了,以至於齊國的君王公卿都無暇關注中原戰場,而最後的束手就縛、獻國投降之舉可能是內訌耗盡了他們的力量,除了投降已經別無他路了。

寶鼎現在打魏國,不需要擔心楚國了,但必須防備齊國。齊國君王后剛剛病逝,臨淄的權力爭鬥如火如荼,但距離一發不可收拾的內訌肯定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一旦齊國出兵救援,秦國在中原戰場上的優勢也就不多了,所以寶鼎在奏章中懇請秦王政和咸陽中樞,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抓緊時間,果斷攻擊。

秦王政和咸陽中樞當然想打,但他們同樣擔心齊國出兵。齊國休養生息四十年,五都大軍加在一起有四五十萬,可謂兵強馬壯,假如齊國在秦軍與魏軍打得兩敗俱傷之際突然殺出來,秦國這一仗肯定無功而返,嚴重一點可能被齊國殺得大敗而走。

如其冒著葬送中原大好局面的危險,不如維持現有局面,與齊楚兩國連橫,穩住齊國,阻止齊國出兵,然後一步步蠶食魏國,待時機成熟,先拿趙國,後取魏國。之所以先打趙國,就是因為魏國是齊國的屏障,秦國要打齊國正面的屏障,齊國怎能無動於衷?

秦王政和咸陽中樞日夜討論,反覆權衡其中的利弊,遲遲拿不出決策,而寶鼎沒有耐心一直等下去,再等下去時機就錯過了,所以他召集中原諸軍的將率們,開始商議和部署攻擊之策。

方城一戰,確立了武烈侯中原統率的地位,現在的護軍府事實上總揆中原軍政,無論是軍隊還是地方,對他都不敢忤逆。

寶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忙得團團轉,中護軍曝布逐漸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幫他分擔了很多。今天的軍議就是由曝布主持,在這之前也是由他負責協助公子騰擬製攻打魏國的計策。

中原諸軍統率公子騰,藍田大軍的桓齮、司馬鋅,南部軍的楊端和和王賁,河西軍的蒙武,漢中軍的馮毋擇,南陽和南郡太守章邯、魏起等軍政大員全部到了。

南部軍統率楊端和由寶鼎邀請而來。此前寶鼎已經向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