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部分

他們只有與熊氏外戚徹底決裂,才能確保公子扶蘇問鼎儲君,由此才能確保楚系的利益。誰能保證公子扶蘇問鼎儲君?當然是秦王政。公子扶蘇如何才能保證自己成為儲君?當然是追隨秦王政的腳步,也就是在治國理念上要繼承秦王政中央集權的理想。所以,巴蜀人及其背後的楚系力量毫無疑問要選擇支援秦王政,支援秦王政的中央集權的治國策略。

熊氏外戚已經從中樞退到了地方,實力和影響力都降到了最低,他們東山再起的唯一希望就是公子扶蘇繼承大統。為此,他們結盟武烈侯對抗咸陽,讓巴蜀人代替他們掌控除荊宛以外的所有楚系力量,包括他們留在朝堂上的楚系勢力,不遺餘力地幫助公子扶蘇問鼎儲君。

目前熊氏的這一目的基本實現,但隨著形勢的變化,隨著秦王政積極推行中央集權,秦王政打擊熊氏外戚的決心不減反增。假如秦王政徹底打倒了熊氏,武烈侯就失去了一大助力,再加上巴蜀人及其所控制的楚系力量倒向秦王政,雙方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秦王政有絕對的把握遏制武烈侯,控制朝政,主導國策變革的方向。

熊氏當然不會束手就縛,昌平君、昌文君至此才真正認識到老太后當年佈局的高明,所以他們放低了姿態,緊緊跟隨武烈侯。

前年在公子高的振臂一呼下,荊宛和江南兩地軍隊聯手開闢東南戰場,迅速緩解了中原危機,熊氏就此挽救了自己的頹敗之勢。正因為他們及時挽救了自己,這一次他們才有機會參加中原決戰,而正因為他們參加中原決戰,要聯合江南軍隊再一次開闢東南戰場,他們才有機會反擊咸陽。東南戰場的攻擊直接決定了秦軍能否拖住楚軍,如果拖不住,那齊楚兩軍就可以夾擊中原戰場上的秦軍,秦軍的勝算微乎其微。

蒙武這句話就是在提醒秦王政和中樞,如果不按照武烈侯和王翦的策略打,那麼東南戰場就充滿變數,無論是荊宛的熊氏,還是江南的楚人和十八方鎮的趙人,都有可能在關鍵時刻下黑手,在中原戰場的背後狠狠插上一刀,讓中原決戰以失敗而告終。

中原決戰如果打敗了,可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失敗,而是秦王政和中樞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其後果不堪設想。

眾皆沉默。

大家都想到了西南策略。如果沒有武烈侯的西南策略,就沒有百萬人口轉徙江南的奇蹟。正是因為這個奇蹟,秦國渡過大江,拿下了整個江南地區,對楚國的大後方造成了威脅,讓楚國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但這僅僅是表面,現在再回頭看看這個策略,不難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東西。此策讓武烈侯和熊氏的聯盟更為牢固,這個牢固的聯盟在關鍵時刻推動了封國制的實施,現在,它又直接控制了中原決戰的勝負。

當然,武烈侯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的謀劃不會考慮得如此長遠,但現在此策的威力充分發揮了,它讓咸陽十分被動。

當初武烈侯為什麼要執意先打楚國?現在王翦為什麼要建議以主力先打楚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讓熊氏外戚趁此機會獲取功勳。

試想一下,假如熊氏外戚在統一程序的最後階段立下大功,咸陽還有什麼理由繼續遏制和打擊熊氏?退一步說,就算秦王政繼續遏制熊氏,那麼公子扶蘇繼承大統之後呢?以熊氏的功勳,公子扶蘇可以幫助熊氏外戚迅速東山再起。

其次,熊氏外戚建功了,就算暫時沒有機會捲土重來,但它與武烈侯的聯盟更牢固了,加上公子扶蘇做了儲君,其對咸陽的抗衡能力大大增強。抗衡能力增強了,前景預期更好了,他們就能重新控制楚系力量,到那時巴蜀人就會失去對楚系力量的掌控,秦王政分裂楚系的謀劃也就失敗了。

如此一來,秦王政即便取得了中原決戰的勝利,遏制了武烈侯實力的膨脹,但熊氏外戚的再度崛起,導致楚系力量再一次被熊氏所控制,那麼武烈侯和熊氏外戚依靠聯手力量,完全可以繼續抗衡咸陽,繼續控制朝政,繼續主導國策的變革方向,繼續阻擾秦王政推行高度中央集權的治國策略,秦王政和中樞還是無法在政治上贏得大勝。

武烈侯謀劃之高明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我給你二十萬大軍又如何?我拿不到滅齊吞楚的功勳又如何?我只要幫助熊氏外戚再度崛起,那麼依舊可以維持現在的抗衡局面。

郎中令蒙嘉打破了沉默。

“荊軻返回江南了。”蒙嘉說道。因為東南戰場的開闢直接關係到中原決戰的勝負,所以武烈侯上奏咸陽,讓荊軻重返江南做蓋聶的副手。咸陽一口答應。

“荊軻曾在宛城與昌文君熊熾和甘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