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3部分

完成這個防禦體系的構建。秦王政和中樞不想在中原決戰的關鍵時刻與武烈侯激化矛盾,所以給了一些限制後,也就痛痛快快地答應了。

正月,武烈侯一邊恭賀新年,一邊請奏,在北方防禦體系中,利用農閒時間訓練壯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案,考慮到現在是非常時期,軍隊的數量和質量都急待提高,所以他希望咸陽授權,在農閒時期以徵調兵役的方式在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集結壯勇,按照軍隊的編制進行集中訓練。

武烈侯的這個奏議讓咸陽大吃一驚。

訓練壯勇是正常的事,以軍隊編制進行集中訓練也很正常,過去關中藍田大營和晉中太原大營都是以這種方式訓練壯勇,這樣一旦打起仗來,地方軍拉到戰場上就是絕對主力,否則如何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這幾年關中和晉中的壯勇全部到了前線,不在北方戰場就在中原戰場,藍田大營和太原大營就是一個空架子,大秦本土尤其京畿的防守力量已經削弱到了極致。當然,這和統一程序的快速發展有關,過去出了函谷關、井陘塞和句注塞就是前線,藍田大營和太原大營的作用至關重要,進可攻退可守。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大秦的疆域迅速擴大,北方邊疆是代北和燕南,東部前線在中原的大梁也就是鴻溝一線,關中和晉中成了本土腹地,藍田大營和太原大營的軍隊當然也就隨之遠離本土腹地了。

這種新形勢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央空虛。疆域大了,前線遠了,而在外征戰的軍隊卻還是本土的軍隊,短時間內被征服土地上的“新國民”忠誠度非常低,不能使用,即便徵調也是數量有限,所以中央空虛是必然。正是因為如此,武烈侯才提出了“虛內守外”的國防新策略。

新形勢的出現不代表大秦君臣就能隨之改變治國理念,改變統治策略,尤其在這個關係到大秦興衰存亡之刻,頑固的保守思想肯定是主流。從秦王政到中樞大臣,一個個身處歷史洪流之中,一個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對未來的無知導致他們非常恐懼,每走一步都戰戰兢兢,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堅持固有的治國理念,堅持傳統的統治策略,在此基礎上進行謹慎而微小的調整就成為一種必然。

誰能抓住時代的脈搏大踏步前進?唯有先知先覺的武烈侯而已,唯有那些追隨武烈侯、崇拜武烈侯、盲從武烈侯和與武烈侯的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的人。

咸陽的保守派實際上就是以秦王政為首的堅持“法治”、堅持中央集權制的所謂的激進勢力。這個“激進”實質上是建立在大秦傳承了一百餘年的“法治”基礎上,激進的“法治”理念就是高度的中央集權制,而固有的傳統的“法治”治國理念是否還與新時代的發展相適應?

秦王政和部分中樞大臣堅持“守內虛外”的國防策略,也就是說,統一之後,軍權要集中於中央,軍隊要控制在中央手上,屏衛京畿,而邊疆鎮戍則交給封國和邊郡地方軍,一旦有外虜入侵,中央的軍隊則飛速趕赴邊疆戰場。

秦王政要修建咸陽到北疆的“直道”,其目的就是控制邊疆,其根源則是來自於“守內虛外”的國防策略。

武烈侯妥協了,甚至在“直道”的修築上拿出了比秦王政更好的方案,但武烈侯顯然是“以退為進”,說一套做一套。

武烈侯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構建北方完整的防禦體系,這正常;武烈侯要在北疆墾荒屯田,發展農耕畜牧,發展工商業,這也正常;武烈侯要增強北方鎮戍力量,抓緊時間訓練邊郡壯勇,這同樣正常。但是,把這三件事放到國策變革的爭論上,放到現在的新形勢裡,放到統一前後中土局勢的變化中,再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不禁讓人駭然心驚。

武烈侯這是在抓緊一切時間,抓住一切機會打造自己的獨立王國啊。

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有多少壯勇?其中又有多少北虜諸種的強悍勇士?以軍隊編制進行訓練,實際上就是建設新軍隊,這個軍隊數量有多少?北方戰場本來就有二十萬鎮戍軍,再加上這支新建的由北方壯勇組成的軍隊,那麼北方鎮戍軍的規模將達到何等恐怖的地步?

武烈侯要穩固北疆,要在代北戰場與匈奴人作戰,還要遠征遼東,還要承擔戍守中土之責,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再加上北疆強悍的武力,足以讓咸陽屈服,不得不在財賦上和政策上給予全方位的支援。

如此一來,武烈侯的北方力量越來越強大,反之,咸陽受到威脅,中樞的權威搖搖欲墜,而更嚴重的是,中原決戰結束後,咸陽所能控制的軍隊還剩下多少?糧食幾個月就熟了,而人需要十幾年才能長大,關中和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