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熊氏外戚這一招擊中了秦王政的軟肋,讓秦王政的寶劍不知道往哪砍了。

熊氏外戚既然出招了,既然直接挑釁咸陽宮的權威,秦王政當然不會退讓。

秦王政下令,把昌平君一撤到底,連爵位都降為倫侯。魏起等十一位東南郡縣官長全部撤職,禁錮,終生不再錄用。但東南之地是熊氏的地盤,郡縣官吏基本上都來自楚系,禁錮這些官長本人可以,但不能禁錮他們的門生故吏,否則東南郡縣如何保持穩定?

郡縣官長都撤了,尤其把南郡和黔中兩地的太守都撤了,還有十個縣令也撤了,誰去頂替他們?

這是非常時期,秦王政即便有心乘機奪取東南之地的控制權,也不敢下手。假如他派自己的親信去東南,結果下面人陽奉陰違,甚至背後下黑手,把東南搞得一塌糊塗,影響到了中原決戰,那責任可是這些人的,秦王政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關中熊氏力量還是比較雄厚,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秦王政可以派他們去,這樣就可以繼續實施原定的打擊熊氏的計劃,但東南熊氏既然公開挑釁秦王政的權威,與咸陽宮徹底撕破臉,那關中熊氏當然也是謀劃者和參與者,他們已經識破了秦王政的陰謀,當然不會再去東南找死,而秦王政如果強行下令,那等同於向熊氏低頭,向熊氏妥協,他的顏面難看,更嚴重的是咸陽宮的權威蕩然無存。熊氏都挑戰你了,與你撕破臉了,你還把東南之地交給熊氏,你還要不要臉?還要不要威信?

這樣就剩下三方勢力可以呼叫,一個是宗室,一個是本土老秦人,一個是巴蜀人。

巴蜀人可以直接排除在外。隗氏帶著一幫楚系力量倒戈,公開分裂楚系,熊氏恨得咬牙切齒,這時候派巴蜀人去東南,簡直是自尋死路。

秦王政和中樞緊急磋商後,果斷派出以公子懿為首的四位宗室,和以孟萇為首的八位本土老秦人火速趕赴東南,代替被撤職的熊啟、魏起等十二位東南軍政官長。

秦王政憋屈啊,蒙嘉、周青臣、司馬空等內廷大員更是苦嘆無語。

誰最支援武烈侯的國策變革方向?就是宗室和老秦人。宗室和老秦人可以說是武烈侯最忠實的追隨者,正是因為武烈侯的崛起,宗室和老秦人才東山再起,並在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

這幾年大秦在統一戰場上戰無不勝,中原、河北、代北、燕南、江南都是這幾年打下來的,但這些新佔領土無不留下了武烈侯縱橫捭闔的身影。正因為武烈侯的實力不斷膨脹,他在這些新佔領土上的話語權非常大,大部分郡縣官長都是來自宗室和老秦人,一部分則留給了楚系,至於關東人,也就蒙氏和馮氏的弟子門生能夠立足。

這種情況直接導致武烈侯對地方勢力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土地私有化,如果不是武烈侯在背後指使和支援新佔領土大肆買賣土地,中樞何至於陷入被動,不得不面對現實,在土地制度的變革上做出顛覆性妥協?

現在武烈侯開始把手伸向了中央所控制的郡縣。東南雖然是熊氏勢力的盤駐地,但畢竟緊靠關中,對中央政策的執行還是比較堅決,不敢明目張膽地與中央對抗。現在宗室和老秦人趁此機會進入東南,打破了熊氏對東南地區的絕對控制,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東南郡縣也會堅決支援武烈侯的國策變革方向,由此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進一步削弱。

熊氏竟然以這種“慘重”代價來維持與武烈侯的聯盟,這是秦王政和咸陽宮事前根本想像不到的事。

由此推衍,秦王政和他的近侍大臣們很容易就能猜想到武烈侯插手了。武烈侯把楊端和從東南戰場調回北方戰場,把自己的虎烈軍全部交給公子扶蘇,從中不難推測到武烈侯以武力脅迫東南熊氏全面退讓。東南熊氏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得不屈服於武烈侯,於是就出現了讓咸陽宮措手不及的一幕。

這一切都是推衍,誰也沒有證據證明這是出自武烈侯的謀劃,但假如推衍是正確的,那麼中原決戰是否能取得預期的勝利就不得而知了。

中原決戰因此蒙上一層陰霾,秦王政和中樞都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這時候右丞相隗狀和御史大夫馮劫建議推遲決戰時間,推遲到十月進行,以便給咸陽囤積更多的糧草武器,給中原和東南兩地的軍隊更多的準備時間。

秦王政令準。

各地的訊息紛紛傳到代北,信使更是往來飛奔,當秦王政下令推遲中原決戰的時間送到涿鹿的時候,武烈侯正在召集代北和燕南兩地的軍隊統率商議出塞攻擊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