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有佔據明顯優勢之前,他不會選擇站隊。沒有必要嘛,難道還有誰敢拿他開刀?拿他開刀等於向老秦武人宣戰,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蒼頭有些明白秦王的心思了。河北戰敗,對秦王來說可是利大於弊,不但拿掉了桓齮,重創了楚系外戚,還可以讓王翦上位,然後與王翦聯手,給武安君和公子弘平反,就此贏得了本土老秦武人的絕對支援。如此一來,還怕搞不定楚系外戚?

河北大戰真的會敗?

蒼頭不相信。秦王是一國之君,河北大戰關係到國之存亡,秦王豈會因一己之私利而置國祚安危於不顧?只要秦王全力支援,三位上將軍,三路大軍齊心協力,此戰必勝,邯鄲必克,趙國必亡,秦國將因此變得更強大。至於朝堂博弈,放一放又如何?和國之大利比起來,個人私利又算得了什麼?當年昭襄王忍了四十二年,年輕的秦王難道做不到?

蒼頭一夜沒閤眼,反覆思量都拿不出什麼計策,原因無他,在他心裡,秦軍就是不會敗,而寶鼎叫他以秦軍大敗來擬定崛起之策,他哪裡想得出來?

清晨,一行人吃飽喝足,繼續趕路。

下午,拖在後面的鬥鈞帶來一個壞訊息,追兵又跟了上來。幾個人大感頭痛,如果繼續去飛鷹巖,那就是自尋死路了,但現在沒有回頭路可走,只有繼續向前。

晚上休息的時候,寶鼎和蒼頭繼續商量。蒼頭以河北戰敗為基礎,分析了未來局勢的發展,而王翦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寶鼎的命運。

“我是不是先去拜訪一下王翦?”寶鼎迫不及待想見到王翦,那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大秦功勳卓著的三大統帥之一,未來自己必定與其關係密切,想想都讓人激動啊。

蒼頭搖搖頭,“王翦有實力保持中立,但公子不行,公子只有一條路,要麼追隨大王,要麼投靠華陽太后,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寶鼎知道後世的歷史,當然知道如何選擇,但現在的問題是,楚系外戚實際上控制了朝政,秦王政還沒有到說一不二的地步,還沒有建立絕對權威,否則這一次他何必這麼小心?所以爭取王翦的支援才是關鍵,但王翦僅僅是老秦武人的領軍人物,軍方一般輕易不會干涉朝政,秦王即使得到了王翦的支援,還是沒有把握為武安君和公子弘翻案,他還必須贏得本土老秦文官們的支援,最重要的就是取得相國的支援,而相國偏偏是楚系外戚的中堅人物昌平君熊啟。

第0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

“大秦相國,昌平君熊啟。”

寶鼎喃喃低語,反覆在歷史上尋找這個人的事蹟。

大秦的相國自呂不韋之後,歷史上便沒有記載,直到大秦統一天下後,才出現了一個丞相王綰,這中間有十六年,正好是大秦消滅六國的時間。在這十六年裡,大秦相國是誰?歷史上為什麼沒有記載?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後世的史學家們,曾有各種各樣的推測。

現在寶鼎知道了,大秦的相國自呂不韋之後就是昌平君熊啟。

昌平君是個封君號。戰國時期,各國爵秩不一樣。秦自商鞅變法,設二十等爵,第二十級是徹侯,也就列侯。在二十等爵之上就是君。能封君者只有三類人,君王的親屬和外戚,君王和太后的寵臣,還有功勳卓著的將相大臣。

昌平君顯然是因為太后的寵信和外戚身份而獲得封君。這個人在歷史上只有封君號,沒有名字。他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平定嫪毐(lao/ai)之亂。秦王命令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三人負責勘亂。

第二次出現則是秦王政二十一年,就是公元前226年,昌平君被遷謫到郢城。

第三次出現是秦王政二十三年,就是公元前224年,歷史記載,楚將項燕擁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反秦。第二年,項燕兵敗自殺,昌平君亡。

聯想到歷史上前後兩位功勳卓著的秦王與楚系外戚激烈的權力鬥爭,聯想到昌平君在秦國統一天下前夕的所作所為,不難估猜到大秦歷史上為什麼對昌平君這個人諱莫如深。至於昌文君和陽泉君,其後歷史上更是了無痕跡。

探查到歷史的真相,讓穿越而來的寶鼎頗為激動,但新的疑惑又接踵而至。秦王政與他的曾祖父昭襄王一樣,最終贏得了對楚系外戚的戰爭,但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秦王政如何擊敗他們的?昌平君遷謫之後,為什麼又與楚軍統帥項燕走到了一塊?楚人為什麼會擁戴昌平君為楚國君王?

這些秘密搞不清楚,寶鼎即使知道今日咸陽的政治風暴源自秦王和楚系外戚的權力爭奪,即使知道今日的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