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軍被俘將軍,還有投降的郡縣官吏們見了一面。
公子扶蘇最後警告後勝,給臨淄三天時間考慮,三天後必須投降,否則秦軍就要攻城了。
假如楚軍沒有戰敗於淮北,假如太子安和魏王咎沒有逃離琅琊,齊人或許還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但現在齊人沒有任何轉敗為勝的可能,徹底絕望。
三天後,齊王建投降,齊國敗亡。
平輿大捷,王翦率領秦軍橫掃淮北,中原決戰以秦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統一就在眼前,咸陽沸騰了,隗狀、王綰等公卿大臣們一致請奏,請武烈侯馬上率軍南下,與王翦聯手渡淮,吞滅中土最後一個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軍在戰場上勢不可擋,秦軍在短短時間內攻佔了大量的疆土,如果秦軍馬上傾盡全力南下作戰,那麼這些新佔領的疆土如何鎮戍?當然是建封國。
公卿大臣們聯名上奏,建議秦王政在山東、淮北各建封國。
依照大秦律,唯有王子可以領封國,而領封國的王子必須是封君,而封君爵要靠軍功來獲取。公子嶠雖然出鎮江陵,但至今沒有建功,而另外一個可以出鎮地方的王子公子驤至今還待在咸陽,寸功未立,都不符合領封國的資格。
公卿大臣們再奏,拿出兩個建議,一是修改律法,讓王子先領封國,然後再建功封君,其次就是擴大分封,讓封君宗室領封國。其實這兩個建議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要修改律法,要擴大分封。
其中第二個建議給秦王政和咸陽宮施加了巨大壓力。當今封君宗室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武烈侯公子寶鼎。公卿大臣們聯名上奏,齊心協力要讓公子寶鼎領封國,決心要擴大分封,秦王政和咸陽宮怎麼辦?
秦王政無法保持沉默。
他公開表示,先解決第一個奏議,也就是請武烈侯率軍南下作戰。如果武烈侯不願意南下,那麼南征楚國之議必然擱置。以咸陽目前的財賦,以王翦的中原軍和麃公的東南軍的實力,即便暫時殺過了淮河,攻佔了壽春,橫掃了江淮大地,也不具備渡江作戰的條件。
假如第一個奏議沒有成功,武烈侯率軍返回北疆,王翦止步於淮河,那麼咸陽也就贏得了穩定山東和淮北的時間,如此一來,大臣們的第二個奏議也就失去了實施的前提,擴大分封之議也就不得不中止。
秦王政十萬火急書告武烈侯,徵詢南征之策。
與此同時,公卿大臣們的書信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傳送山東,隗狀、王綰、公子騰、馮劫這四位代表大秦四大勢力的上公大臣同時書告武烈侯,懇請他南下作戰,迅速完成統一大業,而做為交換就是公卿大臣們聯手把武烈侯推到大秦第一諸侯的位置上。
寶鼎的擔心變成了現實,他親手在大秦法治的堤壩上掘開了一道口子,而這道口子不但讓洪水洶湧而出,也讓一股滔滔洪峰從上游咆哮而至。
寶鼎毫不猶豫,回書王翦,斷然拒絕南下作戰。
寶鼎急告蒙武,馬上率主力趕赴臨淄,接管山東鎮戍之重任。
寶鼎急令北疆各軍統率,自接到命令之刻起,帶上戰利品,火速返回北疆。
寶鼎擔心咸陽的政局變化傳到山東後,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他在接到秦王政書信的當天晚上,急召公子扶蘇,說北疆有變,自己必須急速返回。
第二天清晨,寶鼎帶著太傅府官員和司馬尚的代北精騎風馳電掣一般離開了臨淄,日夜兼程趕赴北疆。
寶鼎回書秦王政,我已日夜兼程返轉北疆,北疆諸軍正在陸續撤離山東。考慮到咸陽財賦困窘,山東、淮北局勢動盪,中原大軍久戰已疲,所以堅決反對渡淮作戰,更反對在這種情況下倉促進行南征。
寶鼎回書諸位公卿大臣,大秦改郡縣制為郡國制,其根本目的是穩定中土,是維持中土的統一,而分封諸侯已經給中土帶來了數百年的分裂和戰亂,因此大秦絕不能重蹈覆轍,大秦絕不能再建諸侯。
這是寶鼎第一次旗幟鮮明地反對分封諸侯,第一次公開支援秦王政阻擊公卿大臣們的擴大分封之議。
秦王政寢食不安,夙夜難眠,他不知道寶鼎會不會背信棄義違背承諾,假如寶鼎違背諾言,藉此機會分封諸侯,那後果不堪設想。終於,寶鼎的書信到了,但秦王政心神紊亂,甚至不敢去開啟這封關係到大秦命運的信。
周青臣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他強自控制著慌亂的情緒,顫顫巍巍地開啟了這封信。
他看到第一行字,頓時狂喜,衝著惶惶不安的秦王政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