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部分

轉念一想,便輕聲道:“大人的意思是,我的言論太匪夷所思,不像這個時代的人麼?”

“可以這麼說。”沈默點點頭道。

“我也知道自己有些離經叛道,”李贄撓頭笑笑道:“但我更不能背叛自己的內心,我是那樣想的,就得那樣說出來。”說著也浸入回憶的河流道“老人都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我也許就是第一百零一樣的,從小想問題就跟人家不一樣,記得十幾歲時,跟著先生學論語,‘樊遲請學稼’一章……”

天下的讀書人都知道‘樊遲問稼’的典故,出自《論語·子路篇》。簡單說來就是,孔子的學生樊遲,興趣迥異常人,向老夫子求教如何種莊稼,子便曰:‘吾不如老農。’過兩天樊遲又求教如何打理菜園子,子又曰:‘吾不如老圃。’

接連兩次下不來臺,孔子有些惱了,等樊遲出去。便對學生道:“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焉用稼?”滔滔不絕罵了半晌,但大都是車軲轆話,提煉一下中心思想是:‘樊大鬍子真是個小人!我那麼多本事你都不學不問,偏去問什麼種地種菜,那是泥腿子們乾的活,我們讀書人管它去球!’

這一段典故沈默自然爛熟於胸,但從來沒想過有什麼不妥,頂多就是鄙視一下孔夫子,喜歡背後說人壞話的毛病。

他雖然思想另類,但言行從來都是循規蹈矩的,更不會把觀點變成白紙黑字。可李贄不,他非但寫了,還深挖了樊遲為什麼會關注三農問題。結果真讓他從《論語·微子篇》中找到了,原來孔夫子帶弟子們周遊列國時。結果不知怎地,學生們把老師給弄丟了。大家很著急,子路就問路邊一個扛著鋤的老農,向他打聽自己老師的下落。

誰知那時候人都很有個性,老農民竟嘲諷孔子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那也能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