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提著飯菜來給郤缺送飯。只見他的妻子把午飯送到田頭,先是恭恭敬敬地對著郤缺拜了一拜,而後小心翼翼地雙手把飯捧給丈夫,再次恭恭敬敬地行禮,請他就餐。丈夫郤缺莊重地把飯接過來,也畢恭畢敬地向妻子還禮,祝福以後再用飯。妻子在丈夫用飯時,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著他吃完,然後收拾餐具,最後辭別丈夫而去。
郤氏夫婦的這一系列的舉動給晉國大夫臼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臼季回國後向晉文公讚揚郤氏夫婦的美德,他說:“郤氏互敬,相待如賓。”
“相敬如賓”亦作“相待如賓”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對待客人一樣。
■ 笑裡藏刀
典出《舊唐書?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唐太宗時,有一個叫李義府的小官,他很擅長溜鬚拍馬,因此官運亨通。他平常的行動和表情,顯得非常忠厚和溫和,而且他不管和誰說話,總能保證做到始終笑容可掬,滿面春風,表現出十分誠懇和善良的樣子。但其實他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詐,只要是不聽他的,他便千方百計的陰謀陷害,甚至要置人於死地。日子久了,人家也發現了他的這種假面具,就在背地裡說他“笑中有刀”。
唐高宗時,李義府已經升為了侯爵,他仗著皇上的寵愛,夥同子、婿,窮奢極欲,賣官鬻爵。一次,皇上委婉地提醒他要加以收斂,李義府居然大怒,咬牙切齒地問:“是誰向陛下說的?”皇上說:“你何必問我從哪裡知道的呢?”君臣不歡而散。不久,李義府終因賣官而被長期流放。
後來,“笑中有刀”也稱為“笑裡藏刀”,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
■ 心腹之患
典出《左傳?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春秋末年,吳國準備出兵討伐齊國,越王勾踐率領臣子及厚禮來朝見吳王。吳王和許多官員都得到了饋贈,上上下下都很高興。
大臣伍子胥對此卻很擔憂,他說:“勾踐的行為不過是像養牲畜一樣豢養吳人而已。”意思是,他對吳國表面殷勤,而實際是想宰割吳國。於是,他上書吳王說:“越國的存在是我們吳國的一大隱患,就像是藏於心間的疾病,一旦發作就無藥可救了。吳越兩地相接,勾踐早就對我們吳國垂涎三尺了。他現在對我們的柔順服從是用來掩飾他計劃滅吳的陰謀啊。因此,為了吳國的安全,我們應該先下手為強,滅掉越國,以除疾患。”
然而吳王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諫。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了。
“心腹之患”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 行屍走肉
典出《拾遺記?後漢》: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在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任末,他酷愛讀書。任末經常揹著書籍,不怕艱難險阻地到處拜師求學。他經常說,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沒有辦法去完成一番事業。他在外露宿的時候,有時就在樹下搭一個草棚,把荊棘削成筆,用樹汁當墨水來學習。夜晚他在月光下讀書,沒有月亮的日子就編些麻蒿來點燃照明。當讀書有體會時,任末就把心得寫在衣服上。他的學生都很佩服他刻苦勤學的精神,有時候為了要研讀他寫的心得體會,都爭著用乾淨的衣服換取他寫滿文章的衣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四字篇 第十四章(2)
除了古代聖賢的書,其他的書任末從來不看。在任末臨死的時候他告誡後人說:“一個人如果終身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在繼續生存;如果不學習,即使活著也只能是行屍走肉。”
後來根據這個故事人們就用“行屍走肉”來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人。
■ 胸有成竹
典出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文與可,名文同,宋代著名的學者。文同喜歡畫竹子,大文豪蘇軾曾經向他學習畫竹子,並且做了一些筆記,其中有一些關於文同畫竹子的故事:文同喜歡畫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颳風下雨,或是天晴天陰,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