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絲毫緩解,而且還可能會因此而掩蓋真正的病情,延誤治療;強烈的或輕率的按摩可能會擴大炎症範圍,加重水腫(我的這位患者就是這個情況,結果疼痛程度往往“愈演愈烈”)而膏藥僅僅適用於輕微的勞損,對於內源性疼痛是沒什麼效果的。

通常比較困擾大家的是一些慢性疼痛,如腰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及其他神經性疼痛等。一般情況下,我們把疼痛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關節痛,包括腰腿痛、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炎、足跟痛、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徵等;第二類是軟組織疼痛,包括急慢性腰扭傷、腰肌勞損、腰背肌筋膜炎、梨狀肌綜合徵、腱鞘炎、肩周炎、網球肘、軟組織損傷等;第三類是神經痛,包括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神經損傷後疼痛、中樞性疼痛、幻肢痛、殘端痛、糖尿病性神經痛、交感神經相關性疼痛、複雜的區域性疼痛綜合徵等。

除上述三類疼痛外,還有一種疼痛不容忽視,就是癌痛,這也是型別最多、機制最複雜的一類慢性疼痛。到了癌症晚期,患者自己往往都說不清究竟是哪裡疼,只是感覺疼痛難忍,而且是成片甚至全身都疼,有時就連翻身、喘氣都會帶來難忍的暴痛,不少患者因此無法進食、睡覺和進行簡單的活動。

所以,在這裡我也要提醒大家,一旦身體出現疼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弄清產生疼痛的病因,再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疼痛性疾病往往病因複雜,表現也是症狀各異,尤其是一些長期、慢性和反覆發作的疼痛,大家更不能盲目止痛。就拿我們都非常熟悉的網球肘來說,有的是由肘關節病變引起的,也有的是由頸椎疾病引起的。如果你不弄清原因就憑藉自己的那些所謂經驗吃止痛藥或按摩止痛,就容易陷入“哪兒痛治哪兒”的誤區,而不是“哪兒病治哪兒”。相反,如果我們能先查明病因,再針對具體病因在不同部位進行治療,才能從根輸上對病症進行治療,也才能很快治癒甚至根治病痛。

總之,對待疼痛,我希望大家能記住這樣一個原則,就是:診斷是“的”,治療是“矢”。只有在醫療過程中有的放矢,才能在不傷害身體的前提下,真正打敗疼痛,成為掌控自己健康的主人。

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要區別對待

疼痛是由於機體內外較強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臨床症狀。在臨床上,按照持續的時間,我們將疼痛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發生於創傷、手術後或各種內外科急症方面,如外傷、骨折、心梗、急性胰腺炎、膽絞痛、腎絞痛、急性闌尾炎等,有自限性,當組織損傷恢復後即減輕。

慢性疼痛通常指疼痛持續一個月,超過一般急性病的進展,或超過傷口癒合的合理時間,或與引起持續疼痛的慢性病理過程有關,或間隔幾個月、幾年就復發的疼痛。平時大家常見的慢性疼痛包括:軟組織、關節和骨疼痛,如各種骨關節炎、創傷後畸形性疼痛、頭痛、腰痛、燒傷後疼痛;深部組織和內臟痛,如心血管疼痛、眼痛、口面部疼痛、慢性婦科疼痛、泌尿生殖系統慢性疼痛等;神經和神經根損傷性疼痛,如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中樞性疼痛,如腦損傷、腫瘤、帕金森病;老年性疼痛,如各種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還有就是癌性疼痛。

第8節。

目前,世界各國醫學界都認為:急性疼痛是一種症狀,慢性疼痛是一種病。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大家光看字面意思,應該就能明白一二。急性疼痛既然叫“急性”,肯定是在短時間內出現的急劇、短暫、區域性的疼痛,這其實是一種訊號,提醒你的身體正在遭受某種傷害,需要你馬上注意並及時躲避。比如,你突然肚子疼,醫生會說你是不是闌尾炎呀?如果是闌尾炎的話,就得趕緊治療或手術切除;要是你突然感覺胸部疼得很厲害,那是不是心臟病犯了?等等。這些情況比較急的疼痛,就是你身體某些部位出現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提醒你趕快去就醫或規避危險。

如果你不能在急性疼痛初始狀態下就把它“降住”,讓疼痛持續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它就可能發展為慢性疼痛。比如咱們老百姓經常說的殘肢痛、患肢痛,如果在截肢後不能及時止痛,很多患者的疼痛就會變成慢性疼痛。一些骨科手術後,原發病已經治好了,但仍有20%~40%的患者還有慢性疼痛。本來是腰腿痛,開完刀後,腿不痛了,但腰還痛,這就是急性痛轉成了慢性痛。。buuyu。

在中醫上,我們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是要區別對待的。“急則治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