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敵機漸漸駛近了,徐開良看出,這是5架美國空軍的F—4C戰鬥機,他看了看下面的大同江口,命令道:

“堵住敵機!準備攻擊!”

“明白!”各機回答。

即刻,4架戰鷹以梭形編隊向敵機猛撲過去。

敵機此刻也發現遭到志願軍空軍攔截,長機斯坦達爾少校立即傳令:

“按'拉弗伯雷圓圈'陣編隊!”

5架美國戰鬥機立刻熟練地拉出一個古怪的圓圈。

徐開良看到敵機又排出這個讓人頭疼的陣形,牙齒咬的咯咯響,忿忿地說:“今天我非砸開你這圓圈陣不可!”

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經常採用一種被稱為“拉弗伯雷圓圈”的陣法,以逃脫志願軍空軍的懲罰。

“拉弗伯雷圓圈”陣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大圓圈編隊”。

須知空中作戰與地面作戰有許多不同。地面作戰只是敵我雙方陣地的爭鬥,兩軍將士在一個水平面上進行搏擊。而空戰則絕然不同了,他們是在三維空間裡進行戰鬥。沒有陣地,沒有堡壘,沒有絲毫的遮蔽物。因此,除人的因素外,戰機效能、戰術及靈活多變的隊形,便顯得極為重要。1916年夏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開始以6機組成“大圓圈編隊”,這是一種大規模的戰鬥機編隊,專門在戰區來回飛行,以搜尋敵機。這種編隊既有較為嚴密的防禦能力,又有一定的反擊能力。1916年9月17日,德國飛行員波爾克上尉率領著德軍第二戰鬥機中隊,駕駛著阿勃脫勞斯公司生產的D—1型新式飛機,首次採用這種大圓圈編隊的嶄新隊形,突破了協約國軍隊的空中防線,一舉取得了擊落英國飛機6架而自己無一損傷的赫赫戰果。

德國的編隊戰術使英國和法國大傷了一番腦筋。後來,法國的空軍驕子拉弗伯雷根據實戰經驗,對“大圓圈編隊”又作了改進,使參加編隊的飛機不但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飛行,而且可繞圓圈盤旋爬高,利用盤旋取得高度優勢,以便伺機進行攻擊,使得這種編隊威力大增。這種陣形,當時西方各國空軍稱之為“拉弗伯雷圓圈”。

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頻頻採用這種戰術,使志願軍的空軍多次吃虧。對此,中朝聯合空軍司令員聶鳳智十分惱怒,指示空軍部隊:“下大功夫研究這種陣形,一定要拉直美軍的拉弗伯雷圓圈!”

決不能叫敵人利用“圓圈”陣逃脫懲罰,志願軍空軍指戰員心裡憋著一口氣,日日夜夜苦心琢磨這個“拉弗伯雷圓圈”,等待時機打破敵人的“圓圈”陣。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徐開良看到了5架敵機在空中繞成一個大圓圈,各單機相距300米,圓陣直徑約為600米左右,各機首尾相顧,相互掩護。整個圓陣朝太陽光方向仰高,背太陽光俯低,成一個斜平面螺旋移動的隊形,逐漸降低高度,向椒島方向退卻。

徐開良的耳機中傳來了3號機耿東清的請示:“7號,7號,我是3號,發現敵機,請求攻擊!”

“3號,3號,你按預定方案從外側進入,我由右側進攻,開始行動!”徐開良喊道。

面對“拉弗伯雷圓圈”,我空軍的研究成果認為:要打亂它的隊形,避免陷入它螺旋運動的陷阱,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裡外夾攻,使其內外受敵,相互間的保護作戰都受到牽制。

耿東清明白,他的任務是從“圓圈”的外側切入,進行誘導攻擊,真正實施攻擊的是1號機徐開良。

耿東清接到命令後,駕機從敵圓圈陣外切線方向進入,看到敵圓圈陣左側的1號敵機正好飛近,就照準敵機猛按炮鈕,串串炮火如火龍般飛天而過。嚇得斯坦達爾拉起機頭趕緊朝高空爬去。正當小耿要靠近再次攻擊時,後面一架敵機一扭機頭,衝著他的尾部撲來,一串炮彈從耿東清機身下呼嘯而過,真玄啊!耿東清頓時出了一頭冷汗,他又一次領教了“拉弗伯雷圓圈”陣的厲害。

4號機李春夢看見徐開良駕駛的長機受到攻擊,便駕機朝敵機側翼撲來,“咣咣咣!”一陣猛炮,把兩駕敵機轟得直往外跑去。

原來頭搖尾動、相互銜接、能攻能守、密不透風的圓圈陣,在我機群大膽果敢的內外衝擊下,立刻暴露出其致命的弱點,整個隊形開始亂了。

在3號機攻擊敵機的同時,中隊長徐開良率領2號僚機陳太渠從敵圓圈陣的右側切入,瞄準敵3號機後突然開炮。

敵3號機發現被咬住,猛一轉彎,飛竄出去,炮彈貼機飛過,沒有打中。

“看你往哪兒跑!”徐開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