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是事無稽滯,吏不得為奸。後雖歷公卿,此志不懈。出為襄州刺史。時南方初附,舊俗,官人皆通餉遺。

徽性廉慎,乃畫楊震像於寢室以自戒。及代還,人吏送者數十里不絕。徽自以無德於人,慨然懷愧,因賦詩題於清水亭。長幼聞之,競來就讀,遞相謂曰:“此是申使君手跡。”並寫誦之。

明帝以御正任總絲綸,更崇其秩為上大夫,員四人,號大御正,又以徽為之。

歷小司空、少保,出為荊州刺史。入為小司徒、小宗伯。天和六年,上疏乞骸骨,詔許之。薨,贈泗州刺史,諡曰章。

子康嗣。位瀘州刺史,司織下大夫、上開府。康弟敦,汝南郡守。敦弟靜,齊安郡守。靜弟處,上開府、同昌縣侯。卒。

陸通,字仲明,吳郡人也。曾祖載,從宋武帝平關中,軍還,留載隨其子義真鎮長安,遂沒赫連氏。魏太武平赫連氏,載仕魏任中山郡守。父政,性至孝。

其母吳人,好食魚,北土魚少,政求之常苦難。後宅側忽有泉出而有魚,遂得以供膳。時人以為孝感所致,因謂其泉為孝魚泉。初從爾朱天光討伐,及天光敗,歸文帝。文帝為行臺,以政為行臺左丞、原州長史,賜爵中都縣伯。大統中,卒。

通少敦敏好學,有志節。幼從政在河西,遂逢寇難,與政相失。通乃自拔東歸,從爾朱榮。榮死,又從爾朱兆。及爾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