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辯斟酌古今,共詳定之。六官建,授內史下大夫。

孝閔帝踐阼,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轉御正中大夫。時前中書監盧柔,學業優深,文藻華贍,而置與之方駕,故世號曰盧、薛焉。久之,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為淅州刺史。卒於位。吏民哀惜之。贈虞州刺史,諡曰理。所著文筆二十餘卷,行於世。又撰《西京記》三卷,引據該洽,世稱其博聞焉。

置性至孝,雖年齒已衰,職務繁廣,至於溫凊之禮,朝夕無違。當時以此稱之。子明嗣。大象末,儀同大將軍、清水郡守。

李昶,頓丘臨黃人也,小名那。祖彪,名重魏朝,為御史中尉。父遊,亦有才行,為當世所稱。遊兄志,為南荊州刺史,遊隨從至州。屬爾朱之亂,與志俱奔江左。

昶性峻急,不雜交遊。幼年已解屬文,有聲洛下。時洛陽創置明堂,昶年十數歲,為《明堂賦》。雖優洽未足,而才制可觀。見者鹹曰:“有家風矣”。初謁太祖,太祖深奇之,厚加資給,令入太學。太祖每見學生,必問才行於昶。昶神情清悟,應對明辨,太祖每稱歎之。綏德公陸通盛選僚採,請以昶為司馬,太祖許之。昶雖年少,通特加接待,公私之事,鹹取決焉。又兼二千石郎中,典儀注。累遷都官郎中、相州大中正、丞相府東閣祭酒、中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

昶雖處郎官,太祖恆欲以書記委之。於是以昶為丞相府記室參軍、著作郎,修國史。轉大行臺郎中、中書侍郎。頃之,轉黃門侍郎,封臨黃縣伯,邑五百戶。

太祖嘗謂昶曰:“卿祖昔在中朝,為御史中尉。卿操尚貞固,理應不墜家風。

但孤以中尉彈劾之官,愛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職久曠,無以易卿。“乃奏昶為御史中尉。歲餘,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六官建,拜內史下大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遷內史中大夫。世宗初,行御伯中大夫。武成元年,除中外府司錄。保定初,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二年,轉御正中大夫。時以近侍清要,盛選國華,乃以昶及安昌公元則、中都公陸逞、臨淄公唐瑾等併為納言。尋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三百戶。五年,出為昌州刺史。在州遇疾,啟求入朝,詔許之。還未至京,卒於路。時年五十。贈相瀛二州刺史。

昶於太祖世已當樞要,兵馬處分,專以委之,詔冊文筆,皆昶所作也。及晉公護執政,委任如舊。昶常曰:“文章之事,不足流於後世,經邦致治,庶及古人。”故所作文筆,了無稿草。唯留心政事而已。又以父在江南,身寓關右,自少及終,不飲酒聽樂。時論以此稱焉。子丹嗣。

時有高平檀翥,字鳳翔。好讀書,善屬文,能鼓瑟。早為琅邪王誦所知。年十九,為魏孝明帝挽郎。其後司州牧、城陽王元徽以翥為從事,非其好也。尋謝病,客遊三輔。時毛遐為行臺,鎮北雍州,表翥為行臺郎中。會爾朱天光東拒齊神武,翥隨赴洛。除西兗州錄事參軍,歷司空田曹參軍,加鎮遠將軍,兼殿中侍御史。臺中表奏,皆翥為之。尋副毛鴻賓鎮潼關,加前將軍、太中大夫。魏孝武西遷,賜爵高唐縣子,兼中書舍人,修國史,加鎮軍將軍。後坐談論輕躁,為黃門侍郎徐招所駁,死於廷尉獄。

元偉,字猷道,河南洛陽人也。魏昭成之後。曾祖忠,尚書左僕射,城陽王。

祖盛,通直散騎常侍,城陽公。父順,以左衛將軍從魏孝武西遷,拜中書監、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封濮陽王。偉少好學,有文雅。弱冠,授員外散騎侍郎。

以侍從之勞,賜爵高陽縣伯。大統初,拜伏波將軍、度支郎中,領太子舍人。十一年,遷太子庶子,領兵部郎中。尋拜東南道行臺右丞。十六年,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以魏氏宗室,進爵南安郡王,邑五百戶。十七年,除幽州都督府長史。及尉遲迥伐蜀,以偉為司錄。書檄文記,皆偉之所為。蜀平,以功增邑五百戶。六官建,拜師氏下大夫,爵隨例降,改封淮南縣公。

孝閔帝踐祚,除晉公護府司錄。世宗初,拜師氏中大夫。受詔於麟趾殿刊正經籍。尋除隴右總管府長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保定二年,遷成州刺史。偉政尚清靜,百姓悅附,流民復業者三千餘口。天和元年,入為匠師中大夫,轉司宗中大夫。六年,出為隨州刺史。偉辭以母老,不拜。還為司宗。尋以母憂去職。建德二年,復為司宗,轉司會中大夫,兼民部中大夫,遷小司寇。四年,以偉為使主,報聘於齊。是秋,高祖親戎東討,偉遂為齊人所執。六年,齊平,偉方見釋。高祖以其久被幽縶,加授上開府。大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