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族私家戲院的貴氣華麗,其中這三卷勾連搭式屋頂,更是為戲樓提供了絕好的密閉功能,使得戲臺上的聲音清而不散。當年那會兒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來此聽曲的地兒,如今只要是買張套票就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坐在八仙桌旁,品著香茗,和著京胡,一覽往日在唱堂會中才能賞到的京劇、雜技、雙簧、口技等老北京的傳統曲藝風采。

如夢如煙的恭王府那些曾經的歷史原貌,在今天看來的確有些模糊了,這裡在恭親王奕訢之後,舊貌便在天主教會、輔仁大學、社會單位等之間往返更迭。只是昔年王府建築精華中的精華,均已在毀壞中消逝,或在火災中滅亡了。近年來,資料的匱乏以及屢經改造的現狀阻礙了恭王府的百年大修計劃,這座歷經了鉅貪、公主、親王等主人有著共200多年曆史的宏偉府邸,在復修後將以怎樣豐潤飽滿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也許我們暫時還無法瞭解。但相信此次復修的重點工程,府邸中路曾經最美輪美奐的銀安殿,必定將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來臨前重新煥發王府昔日的鼎盛風采。

到達:乘坐13、42、111、107、701、118、810、823、850路公共汽車在北海北門下車,向北走5分鐘就到了柳蔭街的恭王府。

門票:恭王府票價分兩種,一種為20元/人的散客票,另一種為60元/人的團體票,區別就是後者可以有機會在大戲園內喝一杯清茶,聽上一出京戲。米以下兒童免票;持本人有效證件的離休人員免票。

開放時間:8:30~17:00

行程安排:遊覽恭王府花上一個半小時就足夠了。恭王府花園大致可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遊覽,從花園中路進門後,由後罩樓、雕花門一直向裡走,穿過山洞門後,繞至“飛來峰”,峰東為流杯亭,峰北即是水池及一組廳堂。穿過廳堂進入中部庭園,這裡就是為全園的主景了。山前為小池,池後是山洞。洞中有康熙手書的“福”字碑。花園西路是以一個長方形水池為主景,池中的島,島上的榭,相得益彰。花園東路是一組建築庭院和戲樓,用爬山廊連線中路的廳堂。

作者手記:

1、恭王府花園門口常有人兜售紀念幣、小印章、假古董以及“福字碑”的拓片等等,建議不要貪圖便宜上當受騙。

2、恭王府花園的門票自帶一張小巧的介紹光碟,有紀念收藏意義。

鐘鼓樓——我的家就在鐘鼓樓的這邊

出了菸袋斜街東口,就是都城建制時曾講究“前朝後市”的鼓樓前了。其中這“市”字用現今的話講來就是能夠瘋狂Shopping的商業步行街。這宮城與集市的紐帶由於臨近京杭大運河漕運終點的積水潭,南來北往的絲綢錦緞、皮貨藥材、米麵油糧都在這裡靠岸、下水,逐年累月的交易市場也就讓鐘鼓樓和地安門一帶,形成了人氣極旺的商業鬧市,鼓樓前的統稱也就指於此。

而在這條熱鬧繁華的南北向大街上屹立著的古老鐘鼓樓,就是京城中軸線上最北端高潮裡的精華了。作家劉心武在《鐘鼓樓》一書中,把這兩座曾經“暮鼓晨鐘”的報時大樓形象地總結為:

“鼓樓在前,紅牆黃瓦。

鐘樓在後,灰牆綠瓦。

鼓樓胖,鐘樓瘦。”

既然鼓樓在前,那麼就先由鼓樓開始說起吧。這座位於景山正北,坐落在高達4米的臺基之上,披著紅牆朱欄與獸脊飛簷一襲華美之袍的高樓,便是始建於元代1723年,原名齊政樓,現今為明代重建後的鼓樓了。

午後兩三點的冬日陽光,照在鼓樓牆根下,頂多也就是能維持個那麼四十來分鐘的暖意,兩個趁這會兒短暫寶貴工夫兒出門,伸伸胳膊、活動活動腿腳兒的老大爺,正在鼓樓東牆根下說著老北京的土話。從旅遊車上下來的金髮碧眼旅遊團,從人力三輪車上下來的異國情侶,嘰嘰喳喳的外地老鄉們,都熱熱鬧鬧地打兩位老大爺跟前經過。兩位老人則是,這邊泰然地瞧著眼前的世界,那邊照舊還是該幹嗎就幹嗎地從頭到腳活動著全身的關節。

主要景點(8)

而與兩位老人相比,他們身邊這幾百年前的鼓樓,便可稱之為真正的氣定神閒了。由陡直的樓梯上得二層,眼前所見的即便是那一面主鼓和二十四面代表二十四節氣的群鼓,全部是上世紀80年代末的仿製品,即便是現在的鼓樓之上僅惟有一面傷痕累累的舊鼓,在訴說著“明恥樓”的大辱,即便是舊日裡定時定點的聲聲暮鼓和曾經眺望的“半城宮牆半城樹”的一切都已悄然不再,但極目處,仍依稀可見南面景山萬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