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煌見證

進過很多的寺廟,總是習慣地以為,殿堂是全寺的中心,塔不是居於殿後,就是另建在塔林。初看白塔寺,似乎也是如此。然而那一座高聳的白塔,卻不甘於隱身背後,憑藉其挺拔的身姿,遠遠就佔據了人們的視線。以至於大家都習慣地稱寺院為白塔寺,而把皇家賜予的“妙應禪寺”一名拋諸腦後。

如今的白塔寺,規模已不能算小,然而卻還不足初建時的十二分之一。那時寺廟名為大聖壽萬安寺,塔則先於寺而建。塔的舊址,原是遼代燕京城外五方的五色塔中的白塔,建後不久便已傾頹。元世祖忽必烈出於統治需要,大力推行藏傳佛教,特意請尼泊爾工匠阿尼哥主持重新建造了這座宏大的喇嘛塔。塔成之後,又命人以塔為中心,向四面各射一箭,以箭落處為界劃定寺址,可想而知當時佔地面積之大。而那51米高的壯麗白塔,無疑就是整座寺院的中心。即使在數百年後,寺院早已遭焚燬後又重建,昔日元大都也非舊時模樣,白塔仍巍然屹立,成為那個時代的輝煌見證。

明代重建後的寺院,殿宇皆改置於塔前,僅為原寺中部狹長地帶。就是這現存的數進院落,由山門、天王殿、意珠心鏡殿、七佛寶殿,與白塔連結而成綿長的中軸線,氣勢已難掩恢宏。殿堂內部更是珍寶無數,尤其後進的七佛寶殿,正中供奉的元代楠木三世佛、兩旁的十八尊明代銅鎦金護法神像、佛屏後的清代銅質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無一不是佛教藝術的傑作。而殿頂上三個寓意“龍鳳呈祥”的九龍十二鳳藻井,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精品。

歷經七百多年風雨的白塔寺,由元皇室舉行宗教活動和譯經的場所,到明清時的藏傳佛教寺廟,直至清中後期走入民間,逐漸演變成京城的著名廟會之一。時至今日,往日流傳的“八月八,走白塔”習俗雖難復舊觀,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