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起承轉合。探究紫禁城之旅,最好從天安門開始,天安門城樓以高大穩健的造型,奏出交響曲雄渾的起勢。天安門共有五個門洞,與之相對應,金水橋也有五座,正中間的被稱為御路,這條石板鋪就的路從原來的大清門開始(大清門原址位於現天安門廣場的毛主席紀念堂附近),與北京城中軸線完全重合,是至高無上的表現。有資格使用御路的只有五個人,大婚時的皇后坐著鳳輿被抬進去,科舉考試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從宮中走出來,這是他們一生唯一的機會,只有皇帝才能隨心所欲地享用這條最尊貴的道路,君臣地位的區別,從腳下踩的土地就開始了。
走過端門,兩側朝房形成狹長的通道,通道盡頭,午門聳峙雲端,彷彿經過耐心的鋪墊,突然奏響樂曲的第一個高潮。午門以巍峨的高度、雄健的體量,以及三面圍合的態勢,成為展現帝國威儀最合適的場所,對於任何敢於挑戰皇權的勢力,午門廣場都是令他們膽寒的地方。征討外敵的軍隊凱旋後,要在此舉行“獻俘禮”,顯示天朝軍威;對於來自內部的矛盾,皇帝也毫不手軟,惹得龍顏大怒的明朝官員,逃不掉午門外的一場廷杖。明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都曾經一次廷杖朝臣上百人,個個體無完膚,十餘人當場斃命,國家棟梁之才直言相諫,卻以如此沒有尊嚴的方式被剝奪生命,這就是皇權制度的悲哀。
遊人穿梭,車輛來往,如今的午門似乎已經失去了當年的壓抑肅穆,然而若在天光未明之時,漫步於午門下,仰看墩臺堞垛的剪影曲曲折折,簷角小獸若隱若現,耳邊會不會聽到鐘鼓鳴響,或是慘死冤魂的聲聲呼喊?這是明朝官員每天都要面對的場景,凌晨三點,大臣們就要聚集在午門外等候上朝,在昏暗的宮燈指引下,走向黑魆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