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入朝,但南越王從來都沒前往長安。南越政權也留意到了吳楚七國之亂中許多諸侯王的倒臺。三年一度的入朝是諸侯王的義務。漢朝使節向南越王傳話說,如果不入朝,王就不會被承認。

南越丞相呂嘉等人殺了贊成入朝的幼王、攝政太后和漢朝使節安國少季。太后是長安人,在南越先王入朝(實為人質)的時候被寵愛,生下了現在的幼王。而使節安國少季,有傳言說他是太后的昔日戀人。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榮光時代(6)

南越內部分為親漢派和獨立派,既然以呂嘉為首的獨立派發動了政變,那麼已在北方無後顧之憂的漢朝立刻動員大軍,迅速制服了南越。漢為了平定南越而對夜郎的懷柔如前所述,從友邦夜郎發動進攻的漢軍在到達南越之前,中央漢軍就已把南越收拾完畢。東越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漢消滅的,理由是和南越同氣連枝,可能這也只是漢的藉口。這樣一來,漢朝勢力擴充套件到了中國大陸的南端。

東方的朝鮮也以外臣自稱,但從不入朝。元封二年(前109),也就是遠征南越兩年後,漢由山東半島和遼東,從海陸兩路向朝鮮出動大軍。然而這次不像征討南越那般順利。陸路的左將軍荀彘和海路的樓船將軍楊僕相互嫉妒猜疑,左將軍是主戰派,而樓船將軍是主和派。

樓船將軍也在遠征南越時帶領水軍立下大功。在遠征朝鮮時他包圍了王險城(平壤),他想獨佔功勞,卻鎩羽而歸。而左將軍甚至懷疑主和派的樓船將軍可能會聯合朝鮮進攻自己。

朝鮮內部也有紛爭。朝鮮王右渠被部下所殺,但是換上來的大臣成巳依然死守王險城。左將軍指使右渠的兒子和其他實力派向人民釋出告諭,最後誅殺了成巳。

回國後,兩個將軍被押到軍###議上,左將軍被處以斬刑,樓船將軍以大量金錢贖罪,被貶為庶人。

漢把朝鮮作為直轄領地,置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

在遠征朝鮮前一年,漢武帝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儀式,年號“元封”即是由此而來。關於年號有各種說法,但毫無疑問的是,從武帝起中國才開始使用年號。漢武帝從即位的第二年開始,年號依次是,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每六年就改元一次。實際上武帝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是得寶鼎後的“元鼎”,在此之前的年號是後來命令補加的。故而,“元封”元年(前110)是中國最早的實質性改元。

封禪被認為是隻有聖天子才能舉行的儀式。曾有大臣勸諫武帝的祖父文帝封禪,但他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

武帝非常有自信。他統治著遠遠大於秦始皇所征服的廣闊地域,曾祖父的白登山之恥也被雪清,他認為已經沒有比這更高的資格了。但是,據說古代封禪還有個前提條件

——振兵釋旅。

封禪是帶來天下太平的聖天子所舉行的儀式,所以擁有龐大的軍隊是與此相矛盾的。武帝這時解散了北方的十餘萬軍隊。

武帝帶領群臣一路向東,沿海岸巡禮八神。這也是一次視察民情兼展示威儀的大旅行。他於四月登泰山,舉行封禪儀式。雖說是帶領群臣,當然也有人數限制,所以對被選中隨行的人來說,都是莫上的榮耀。這一次,太史令司馬談就覺得自己當然會被選中。

太史令是閣僚(三公九卿)之一的太常的屬官,和博士一樣是六百石的官。司馬家自周代起就專門執掌歷史記錄,除了記錄現有事情外,還保管著過去的記錄。封禪儀式百年不遇,所以作為記錄官的太史令是諮詢儀式細節的最佳人選,理應被列入隨行人員。雖然他這般堅信,但下達的決定是封禪儀式不需要太史令。

司馬談對此無比憤慨,一病不起,最終亡故。可以說是被氣死的。他在臨終時叫來兒子司馬遷,老淚縱橫,拉著他的手,留下遺言:

自獲麟(孔子編纂《春秋》)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哉!

司馬遷的《史記》是繼承父親遺志所作。記錄官被忽視到了不被允許參加封禪儀式的地步,是因為他們平常忙於曆法卻怠於整理歷史記錄。希望你恢復司馬家的本職工作——這正是司馬談的遺言。

司馬遷把父親的話銘記於心。幾十年後,《史記》這部偉大著作誕生了。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是屬於全人類的記錄。擁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史書自此開始。此後,正史就以紀傳體來書寫。孔子所編《春秋》是編年體,也被繼承了下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