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安插在東宮裡的一雙眼睛。他在東宮書房外斷斷續續偷聽完兩人的這場對話後,馬上找個藉口溜出東宮,用約定好的方式向秦府送去了這一至關重要的情報。
秦府上下頓時緊張起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都聚到李世民的書房裡。李世民一聲不吭地坐在桌几後,一臉沉思之狀。長孫無忌著急地說道:“殿下,這還等什麼?快派人去把秦叔寶、段志玄、程知節和那幾萬精兵召回來,搶在他們之前動手,把這幾年的老賬新賬一齊算清楚吧。”一旁的侯君集對長孫無忌道:“秦叔寶等人已經走了三天,派人追上去讓他們帶兵回來,少說得耗去七八天的時間,可大後天就是初五,怎麼來得及!”侯君集是個富有韜略的武官,在用兵的事情上顯然比長孫無忌更專業。
李世民抬起頭看看侯君集:“那你有什麼主張呢?”侯君集答道:“殿下可不可以暗中試探一下李靖和李世勣?終南山下的六千精兵是李靖平江南後帶回來的,現在統兵的是李靖的舊屬張寶相,守潼關的三千兵,李世勣統帶過多年,這兩隻兵人雖不多,可都是久經陣戰的精兵,有他們相助,便可以對付長安城中東宮和齊府的人馬了。”
尉遲敬德一擺手:“君集,這如何使得?這些年李靖、李世勣雖然和東宮、齊府沒什麼瓜葛,可與我們秦府也不甚親近,這兩人平日行事都很圓熟,一向左右逢源,現在刀都架在咱們脖子上了,才去求他們,人家未必肯出手相助,說不定還會反過來出賣我們呢。”侯君集嘆口氣:“不過,眼下不向他們求助還能向誰求助?長安城裡咱們秦府能調動的兵只剩下不到千人,而東宮、齊府可以招之即來的起碼有三萬人呀。再說,殿下不是曾經救過李靖的性命嗎?而李世勣也曾在殿下的天策將軍府裡做過將軍呀。”
侯君集所說李世民救過李靖性命一事發生在隋大業末年,當時李靖官居馬邑丞,駐防幷州以北,他察覺到李淵將起兵反隋,便長途跋涉到長安向朝廷告發。李淵打下長安後,抓住了李靖,李世民知道李靖是個將才,就去向李淵求情,指出李靖告發李淵不過是在盡人臣之道。李淵心裡也甚愛李靖之才,就順坡下驢放了他,並仍用其為將。後來李靖在唐軍中東征西討,所向披靡,成為一代名將。
李世民接受了侯君集的主張,他覺得侯君集說得不錯,單憑自己這千把人,對付東宮、齊府的幾萬人確實不易。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認為,做事情不光要看眼前,還要看長遠。如果上天庇佑,此次能夠成事,將來安定天下也不能單靠秦府的人,還得用些別的人才。至於說到他二人會不會出賣他們,李世民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只能賭上一把了!於是定下由長孫無忌去執行這項秘密使命。接著李世民部署侯君集加強王府的戒備,又叫尉遲敬德速去召房玄齡和杜如晦來府中議事,一年前,房、杜二人就已經被李建成找茬趕出了陝東道行臺賦閒家中,為了避過東宮耳目,他們也不敢常到秦王府中走動。
到了晚上,長孫無忌灰頭土臉地回來了。李靖沒有同意幫助李世民,他讓長孫無忌帶回來的話說,他自幼學習儒道和兵道,儒道要求為臣之節第一是要忠,兵道要求為將之節第一也是要忠,他不能違背了這個安身立命的根本。不過,他做出承諾,雖然不能效力,但以性命相保,絕不會壞李世民的事情。李世勣跟李靖學過兵法,二人素來交好。李靖是這麼個態度,李世勣那頭會是個什麼結果,自然就不用說了。侯君集破口大罵起來,說李靖忘恩負義。李世民卻淡然一笑,說李靖做出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因為誰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從前煬帝那麼荒淫無道,皇上要起兵反隋時,李靖還冒死進長安告發,更何況當今太子還沒有壞到煬帝那樣的程度。
不久,尉遲敬德也回來了,他哭喪著臉說,房玄齡、杜如晦二人不願意來。李世民臉色一變,李靖、李世不出手相助,他不奇怪,可房玄齡、杜如晦跟了自己這麼多年,居然也事到臨頭翻臉不認人,這讓他十分驚訝。李世民動起怒來,一把解下佩劍遞給尉遲敬德:“真沒想到他們會背叛我,今天我非出了這口鳥氣不可!敬德,你拿著我的寶劍去,取這兩個白眼狼的人頭來見我!”
貞觀長歌三 天戮(4)
話音未落,門外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接著“咯吱”一聲門響,房玄齡、杜如晦走了進來。李世民一臉驚訝地問:“原來你們已經來了,這是唱的哪出呀?”杜如晦笑道:“自武德五年皇上開始削奪殿下的兵權開始,臣等就勸殿下要起來抗爭,可是殿下總抱著忠孝二字,步步退讓,我們勸一次傷心一次,這心都已經傷透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