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愛豆進化論[娛樂圈]》最快更新 [aishu55.cc]
和時尚圈有“高階臉”的說法一樣,電影圈也有所謂的“電影臉”。但是具體的“電影臉”標準卻很難說清楚,但是公認的門檻就是臉要小、五官要立體,並且膚色要白且均勻。臉小是因為電影畫幅都是16:9,因此任何人上了電影銀幕都會橫向拉寬,也就是所謂的“上鏡胖十斤”。所以如果演員的臉太大的話,那麼一旦特寫鏡頭拍過來,畫面效果就不堪入目了。
而且不僅臉要小,臉型最好是比較窄的瓜子臉、鵝蛋臉;如果是國字臉,那基本就只能走性格演員的路線;而如果是大餅臉的話,可能就只能考慮喜劇演員的身份了。五官要立體的原因是電影拍攝極少用到自然光,既然要打光,那麼肯定會讓人的膚色過白,同時削弱五官的立體性。因此如果五官的立體不夠明顯,那在打光下就很容易變成所謂的平面臉。
至於膚色白且均勻這標準來說,均勻是第一要素,白反倒是第二要素。膚色均勻就不需要過度修飾膚色,否則要麼是因為修飾不足導致膚色不均而顯得“髒”,而要麼就是修飾過度而導致風塵味十足而顯得“油膩”。因此膚色均勻的演員那簡直就是老天眼賞飯吃,天生就可以“清水出芙蓉”,讓攝影師拍出“天然去雕飾”的鏡頭來。
至於白那是因為早期的膠片容易偏黃偏暗,因此哪怕是平時膚色正常的人被拍了也是“黃臉”或“黑臉”。要知道在早期拍電影的時候,演員們上的粉底都不是現在這種追求輕薄透的粉底,而是直接上痱子粉。如果讀者有80後且小時候拍過黑白照的時候,就知道那是影樓用的散粉是多麼厚多麼白,簡直和刷牆差不多。但是不“刷牆”又不行,因為哪怕是最可愛的小寶寶不化妝上鏡都感覺是剛從非洲逃難回國,一看臉色就是那種餓了好幾個月的顏色。
馮煜的臉蛋屬於鵝蛋臉,非常符合東方審美的臉蛋。相較於偏西方審美的稜形臉,鵝蛋臉的線條過於柔和,缺乏西方的那種硬朗氣息。不過東方追求的是“中庸”氣質,所以這種沒有侵略性的臉蛋反而大受歡迎。而且馮煜雖然身高不錯,但是他的頭卻不算特別大,故而他的臉型就是那種電影圈喜歡的“小臉”。
由於馮煜在青春期前就進了娛樂圈,在經紀公司的教導下,馮煜對自己的臉還是很照顧的。很多男生在度過青春期的時候,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在臉上留下各種疤痕。而馮煜不僅沒有這些問題,而且連一絲暗沉都找不到。
最讓人驚歎的是,馮煜的臉型是東方審美的鵝蛋臉,可五官卻帶著西方人的深邃,這或許是馮煜的祖輩中有西方混血的緣故吧。總之,郭建超和朱丹都不得不承認,單單馮煜這張臉就是拍電影的料子。只要馮煜的演技能過關,馮煜在電影圈就能有一席之地。
就在郭建超和朱令在那研究馮煜表演的時候,劇組裡總有些么蛾子的事情要發生。別看劇組裡的大部分演員都是一家公司的,但是一個公司還分“一哥一姐”和一線呢。傳統經紀公司就是這麼尷尬,隨著公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源都會集中到“一哥一姐”身上,同時公司依仗“一哥一姐”的程度也越深。甚至到了最後,經紀公司往往就變成專門服務“一哥一姐”的個人經紀公司。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有那麼多的藝人要在自己的經紀公司裡爭取到“一哥一姐”的地位。沒有辦法,這就是個零和遊戲,你的資源多了,就必然有人的資源少了。不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不是沒有,要麼學地球位面中國的“明星工作室制度”,要麼就學美國創新藝人事務所那樣的“明星合夥人制度”。
其實說白了,就是讓“一哥一姐”們出去另組公司,和原來的經紀公司成為合夥人。只不過東方不是很流行合夥人制度,而採取了相對常見的合資公司形式。
劇組裡不滿馮煜待遇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和馮煜有直接利益衝突的人卻很少。在真實的娛樂圈裡,哪怕是塑膠姐妹花那也是好過直接撕×。沒辦法,東方的哲學和社會文化就要求這樣的感覺。如果樂忠於撕×,那建議轉去美娛圈混會比較好。所以真正的東方娛樂圈裡是很少發生娛樂文裡那種“打臉”場景的,我和你沒有利益衝突,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衝突?
哪怕我內心將你鄙視到了極點,見了面我也要像看見我的親人兄弟一樣與你擁抱並噓寒問暖。不過此時劇組有和馮煜起利益衝突的,那麼就真的很難避免衝突了。圈子裡的資源是有限的,今天你讓一次,以後次次都是要你讓。柿子總是挑軟的捏,誰讓你第一個軟下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