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39 組建天后的團隊

《頂流愛豆進化論[娛樂圈]》最快更新 [aishu55.cc]

娛樂產業發展至今,基本上可以分為電影、電視和唱片三個大類別。而廣播電臺和網際網路這兩個方向的娛樂產業類別,一個由於傳播渠道已經非常弱化,而另一又有傳播渠道還在發展中,因此基本被視為與電視類別一致,而並不單獨敘述。這個三個類別娛樂產品的製作與發行,由於牽扯到非常專業的內容,因此觀眾看待這些流程往往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

不過既然都是娛樂產業下的類比,三者之間還是類同的地方。比如唱片製作團隊和影視劇製作團隊,雖然頭銜不一樣,但是工作卻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例如:唱片團隊裡的專輯製作人一般可以等同於影視劇的製作人或監製這個職位,這個職位處於高屋建瓴的位置,主要負責整張專輯或整部影視劇的製作方向,保證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及與主流審美觀的商業契合度。而唱片團隊裡具體到每首歌曲的歌曲製作人就相當於影視劇的執行製作,他們在製作人的要求和監督下,負責具體某個環節或某首歌的執行製作工作。

以此類推下去,編曲就是導演,他們將製片人和執行製片的需求變成切實的內容;詞曲作者就自然是編劇;歌手那麼就是演員。由此就可以看出,在商業時代,一張唱片的風格決定者就是專輯製作人或歌曲製作人;而實現者就是編曲者。

所以,如果要想讓鄧靜雯的新專輯擺脫過往的風格拘束,那麼馮煜必須拿到專輯製作人的身份。至於鄧靜雯本人,馮煜覺得可以放到監製這個位置。而段遠和丁麗雯,大可署名出品人和發行人就是了。和製作團隊裡的職位相比,出品人和發行人就更像是禮儀性質的頭銜,基本就是給金主爸爸們署名的地方。

“你想擔任我新專輯的專輯製作人?”鄧靜雯看著眼前這個才滿20歲的大男孩,有些好笑地反問道。“馮先生,從我的第5張專輯開始,我就努力介入到我專輯的製作工作中來。我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甚至不惜三度更換唱片公司,為的就是控制我自己專輯的製作。在我沒有完全掌控我的專輯製作前,誠然我也出了一些非常流行的唱片,但那不是我。如果僅僅是依靠那些唱片,華語樂壇早就沒有我的位置了。我尊重每個音樂人的專業,但是我卻知道,只有我自己才是最瞭解我音樂風格的人。我能找到最適合我以及這個市場的音樂!”

“鄧女士,如果你只是想發行一張充滿你個人風格的唱片,那麼我覺得你的確是最適合的專輯製作人。可是現在,我們要製作的是一張在保持你風格的同時也要契合市場流行的專輯,這並不是現在的你可以做到的事情。”馮煜提醒道,“鄧女士,您別忘記了,你當年擔任專輯製作人為自己製作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九月》,年度銷量連5萬張都沒有!而你在這張專輯之前的上一張專輯可是年度銷量1200萬張。如果不是您在您的下一張專輯裡啟用了好幾位新人出任專輯團隊成員,靠著新專輯《鄧靜雯同名專輯》打破年度銷量2000萬張的記錄而重新翻身的話,我甚至覺得我們之間今天的談話都不可能發生。”

馮煜的暗諷讓鄧靜雯有些生氣,可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擔任專輯製作人初期所犯下的種種錯誤。《九月》的大失敗讓鄧靜雯差點就沒有下一張專輯了,幸虧丁麗雯當時與唱片公司的周旋,然後兩人自己墊錢製作了《鄧靜雯同名專輯》並依靠這張專輯重返樂壇一線,否則……

而《鄧靜雯同名專輯》能夠成功的最大原因在於鄧靜雯當時雖然是專輯製作人,但更多像是掛名,實際身份更像是專輯監製。而真正的專輯製作人則是由自己找來的那群新人,後來成為自己專輯製作團隊的核心成員們。雖然當時他們都只是歌曲製作人或編曲,但是整張專輯的選歌和風格確定都是在他們的一次次會議中確認下來的。而自己的工作只不過是同意或不同意他們的決定罷了。說起來,自己那個時候還真的不是一個專輯製作人。這種合作模式持續了五張專輯的時間,也就是這五張專輯讓自己徹底封神,成為亞洲的流行天后。

也在這五張專輯之後,這些成員就慢慢地離開了自己的團隊,雖然之後的專輯依舊成功,但是鄧靜雯自己也很清楚,專輯的實際水平在退步。也是因為覺得不能突破自己,所以在發行了三張專輯之後就選擇了無限期休假。儘管在休假期間因為當年的一些人情債而不得不出來偶爾錄製幾張數字單曲,而且這些數字單曲也都賣得還不錯,但是水準卻真的是良莠不齊。而且總體上來說,已經和自己的巔峰時期不能相比了。

馮煜和鄧靜雯的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