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此前跟李世民說過不得幸進的話,還真是被傳的沸沸揚揚。有說羅彥賣直的,有說羅彥傻的,也有說羅彥待價而沽的。不過,時至今日,羅彥的做法也確實是沒有違揹他當初的說法。
“這個理由是有。但是還有一套說辭,說他年紀太小,查德高位,要是得意忘形,怕往後成了韓信第二。你說氣不氣人,我就是劉邦那樣的庸人麼。”李世民有些看不起劉邦,雖然這位是開國皇帝,但是傳下來的史書上邊,這位除了會用人,其他的文韜武略一概不行。想想羅彥剛才的說辭,李世民還是有些氣憤。
這倒是把長孫無忌給惹笑了,能不怕影射李世民是昏君的,也就羅彥敢這麼做了吧。“陛下自然不同劉邦,只是羅彥也說的確實有道理。”
點點頭,李世民說道:“找你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情。國公他不要,食邑他也不要,但是不能不封賞吧。可是賞的少了,也會惹人詬病,這個羅彥,可是給我出了一個大難題啊。”
“久聞羅彥自幼孤身,但是被其義兄資助,方才能讀書至長安赴考。不若,封羅彥為開國縣公,加其食邑。然後封其義兄為開國縣男,食邑照例,以旌其仁義。如此以來,也能讓朝臣無話可說。”
長孫無忌的這一招確實可以稱得上高明。大家這麼拼命,不就是為了博個功名,封妻廕子麼。如今羅彥孤身一人,這封妻廕子自然是一句空話,但是羅彥的關係網裡頭,正好就有這麼一位義兄,而且人家做的這個事情,也確實值得讚揚。
這麼以來,雖然兩人的食邑這些加起來確實沒有一個國公那麼多,但是能夠把功勞的封賞轉嫁給別人,這本來就是一份非常寬厚的封賞,所以這樣以來,卻是不僅能夠堵住所有人的嘴,而且還把羅彥給緊緊拉攏住了。
次日,李世民就專門為羅彥的封賞下了一道聖旨。封羅彥為廬江縣公,食邑五百戶,仍授著作郎。有廬州馮常,多有義名,特加封為舒城縣男,食邑五十戶。
封賞一出,朝野震動。羅彥是誰大家自然是知道的,只是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馮常是誰,大家就犯嘀咕了。有心人仔細查詢,這才知道廬州馮常,就是羅彥的義兄。這下子簡直熱鬧透了,李世民把封賞轉嫁給親屬,這是開了先例,所有人都心裡熱乎乎的,為了家人,也要好好為大唐出力,君不見,廬州馮常,就因為羅彥的關係,就平白得了一個男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居然成了孩子王
羅彥在一片羨慕中坦然接受了李世民的封賞。開國縣公按照現有的勳爵制度,排在第五等,而國公也不過是排在第三等。這樣以來,就算是有人覺得同時受封,也不會覺得沒有面子。相反,羅彥沒有戰功,和李世民沒有姻親,食邑又加的多,反而沒有讓人覺得突兀。
真要是把一個二十剛出頭的小夥子封成國公,然後還給個從五品的官,堪堪有上早朝的資格。到早朝的時候,你讓這些品級低沒爵位的官員們往哪裡站,那些和他一樣的爵位卻站在文武百官前列的同僚們又怎麼想。到時候除了外放之外,就沒別的路可以走了。
原本以為羅彥的官職就這樣定下來了,怎麼說也要在秘書監好好呆上幾年,然後憑藉著李世民的看重,直接升到各部當個郎官。
誰料不出半個月,李世民就鬧出了大動靜。
把原本的弘文殿騰出來,倒騰進去二十多萬卷書籍,設立弘文館。隨後把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這些文學之士,全都拉過來在本官的基礎上,兼職弘文館學士。這些人每天輪流值守,李世民有空就會過來跟他們談古論今。
不過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弘文館,也設立了學堂,專門教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弟。
這也是李世民被逼急了沒辦法。李世民和世家的關係,其實就算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但是也就僅僅是比較緩和。李世民手底下有一大幫子寒門出生的幕僚和武將,這些人現在基本上都佔據著朝堂高位。
但是別忘了,往往最底層的官員數量才是最多的。而且涉及到實務的時候,也是這些人在處理。五姓七望在高層的人並不多,但是中層官員和底層官員,卻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和這些世家有直接關係的。
對於這種情況李世民不得不防備,現在趁早培養出來一批人,到時候放下去歷練一些時日,最少是可以防止過上十來年,朝堂的高層都逐漸被世家壟斷。
這就是李世民的策略,造就新的世家,來對抗老的世家。不然,李世民一次性封那麼多國公幹嘛,而且裡頭寒門還相當多。
在塞進來很多官二代以後,李世民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