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部分

然後回稟陛下。”

顯然,這是為了保險。杜如晦一個人審理做不得數,但是加上一個羅彥,即便別人認為兩人都是李世民的臂膀,但是明面上已經能夠堵住很多人的嘴了。

心知這件事情自己是逃避不了了。羅彥沒有什麼異常的情緒,只是默默上前,在那供狀最後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件事情到此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兩人還要同往宮中,向李世民彙報這件事情的結果。

太極宮中,李世民翻看著法雅的供狀,臉上卻沒有絲毫的慍怒。按理說,裴寂身為司空,食邑實封一千五百戶。這樣的重臣聽聞有人說李世民的壞話卻沒有上報,本來就是大罪。

雖然法雅所說只是單方面供認,可是好歹李二你表示一下你的意思啊。

“陛下,法雅一案至此便算是全都審理清楚了。不論是黨羽信眾,還是同謀靠山,如今都已經浮出水面。接下來該如何處置,還需陛下定奪。”杜如晦慢吞吞地說著這些話,卻把他身邊的羅彥給忽略了。

羅彥在他身邊卻是安安心驚。

合著,自己就是在最後湊了個熱鬧。或者說,乾脆就是走了過場。李世民需要的,僅僅是自己參與了審理法雅的這件事情,而最重要的,便是那供狀最後自己的簽名。想到這裡,羅彥還真的是有些不爽。

這兩個老狐狸,或許乾脆就是拿這件事情測試自己。羅彥在心裡暗暗罵幾聲,隨後便把原本自己的質疑徹底埋藏在心裡。

本來吧,羅彥還想著問問要不要旁敲側擊裴寂一番,然後再找點由頭給他搞點罪名。誰想到李世民的意思更為簡單暴力,我就是不審理,反正有了別人的供述,不論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我就當你做了。

不服?不服也得服。有本事你跳出來反對,弄死你全家。

在羅彥的心裡,李世民和做這件事情的杜如晦兩個人,簡直是壞透了。

就在羅彥思緒萬千的時候,李世民忽然張口說道:“這件事情,暫時先壓下來。朝堂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穩定,裴公畢竟自太上皇微末之時就陪伴著,如今在朝中也有許多門生故舊。這件事情緩緩再說。”

一腦門子的不解當中,羅彥和杜如晦退出大殿。

走了好遠,羅彥這才問杜如晦道:“杜公,陛下難道要把這件事情就這樣放著不成?既然你已經說到了有相關的黨羽同謀,不是應該將其悉數拿下,然後詳加審問。如果不將已有的諸多口供做成鐵供,難保以後不會出什麼岔子。”

聽著似乎是向杜如晦建言獻策,其實羅彥這番話裡更多的是試探。他想知道,在李世民和杜如晦兩人的計劃中,到底還藏著多少他不知道的東西。

不過,杜如晦讓他失望了。頭也沒回,杜如晦對著羅彥說了一句:“這才是剛剛開始。”

七個字出來,羅彥已經知道接下來李世民現在還真的就是像他所說的那樣,怕局勢不穩定才沒有搞出什麼動作。因此羅彥也不再再這件事情上作過多的糾纏。

壬午日朝會,時隔一年半羅彥終於以本官五品的身份站到了朝堂之上。聽著群臣慷慨激昂的陳詞,羅彥心中是感概萬千。

自己這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很多人好幾年才能經歷的事情。如今重新回來,頓時覺得像是鳳凰涅槃一般,重生了一遍。反正朝會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大事需要他去關心,何況就算是有事還有其他五位中書舍人在旁。因此羅彥便放心大膽地神遊物外,回憶起過往的那些事情來。

思緒正在千迴百轉之間,忽然就被驚叫聲給吵醒了。

隨即便聽到身邊那幾個人說道:“什麼,居然罷了杜相的侍中,讓王侍郎升任。”

如果說其他事情羅彥還不關心的話,那杜如晦的兼任侍中忽然被王珪所代替,就值得羅彥警醒了。這才過去幾天啊,難道李世民要卸磨殺驢。即便知曉史書,但是李世民的一系列動作還是讓羅彥看不懂。

這樣迷霧繚繞的事情,李世民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啊?站在殿中,羅彥百思不得其解。

向杜如晦看去,如今也只能看到一個背影。想來即便是看正面,此時也是同樣的結果。他們這些人,寵辱不驚,已經將養氣功夫練到了極深的境界。說白了,就是如今臉皮厚城府深,什麼事情都不會輕易掛在臉上。

羅彥暗自猜測,此時杜如晦一定嘴角上還掛著笑容——這符合他一向對外的形象。

李世民的任命並沒有引起什麼人的反對。先前就有很多人表示像房玄齡杜如晦以及長孫無忌這幾個人身兼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