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發達國家也受到強勢國家文化入侵的影響,於是很多國家想出各種辦法保護自己的文化,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往往是事與願違,自己本國的文化不僅沒有很好的保留下來,還被外國文化侵蝕得一塌糊塗。所以最理智的辦法就是正確看待國際化問題,真正向世界開放社會,實現國際化。一味的排斥反而會產生破壞性影響,彷彿在治水的過程中,一味堵截洶湧的洪水只能造成更嚴重的洪水氾濫,正確的疏導就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日本在對待外國的思想和文化時不應當設立各種關卡阻礙,當日本向世界敞開胸懷的時候可以發現自身更多的魅力,也讓世界人瞭解到一個真實的日本,與此同時,日本原有的那些珍貴的東西也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武士,一個階級的構成(1)
一、無心無我無私
在宮廷貴族社會還沉浸在嬌奢侈淫逸中的時候,東國已經形成了磨鍊武藝、尊崇武者名聲的“兵道”。民間武士在修行過程中形成的以尊崇武者名聲為首,知恥、寡言多行、置之死地而後生等特性,在當時的中央貴族中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成為後來武士道精神的源泉。
日本家集團的原型被認為是11世紀到12世紀的東國武士團組織。但是今天很多歷史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學者認為作為家名、家產和家業三位一體存在的“家”,在從橫跨11世紀到12世紀的王朝國家體制時期,在貴族、武士和寺社的3個階層中都出現了,尤其在天皇家和攝關家這種有勢力的貴族層裡出現得最早。
奈良時代是日本律令制國家的時代,但是到了10世紀,日本作為律令制國家逐漸解體。私有制逐漸發展,出現了氏族世襲承包官司的情況。對這些氏族來說,官司的業務經營變成了家業,從業務經營中派生出的收益也成了家產,這導致了“家”的產生。
藤原氏進行攝關政治時,在貴族社會中一般流行的不是嫁娶婚,而是招婿婚。皇子的教育是在孃家的藤原氏家中進行的,母方長輩擁有對子女行為的很大發言權。在親族組織中,和父系的親族組織相比,母系的因素更強,支撐攝關政治的就是這種母系因素很強的家族形態和婚姻形態。
到了院政時期,在貴族社會中,對偶婚逐漸向一夫一妻制變化,招婿婚也向嫁娶婚發展,父系家長式的“家”開始成立。攝關政治向院政的轉變,就是以貴族社會內部按父子繼承的脈絡繼承家名、家產和家業的“家”的出現,以及隨著父系長輩發言權的增強為背景的。
最先產生於政治權力中心的“家”,很快普及到了武士和寺社階層,出現了公家、武家、寺家和社家。在不允許結婚的寺社中,僧人的官職、地位以及家產是在師徒之間繼承的。而農民的“家”的形成,因為地域的不同,有的延後到了19世紀中葉。
號稱“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都出自同一個家族,但是日本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出現了皇室的頹廢,實權落到了藤原氏手中。在藤原氏攝關政治以後,天皇家族被旁人操控。
1068年,與藤原家沒有血緣關係的後三條天皇繼位,他任命有能力的人擔任重要官職,並著手查辦沒收非法莊園,逐步加強皇室的政治和經濟力量。為了抵抗藤原氏的勢力,他讓位給自己的兒子白河天皇,設立院廳,日本進入院政時代。後來白河天皇讓位給堀河天皇以後,再開院廳,但是卻造成了統治階層內部混亂,最終導致了鳥羽上皇、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之間爭奪政權的###。
這本來是皇族與攝關家之間圍繞“家”的繼承者的內訌,但是源氏和平氏兩家作為武士勢力首次介入了朝廷中央的###,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當時,後白河天皇一方依靠的是平氏繼承人平清盛和源氏繼承人源為義之子源義朝和源賴政。崇德上皇一方依靠的是源為義的另外一個兒子源為朝,以及平清盛的叔父平忠正。
藤源氏本來就是最大的權門貴族,一直受到天皇政府的優厚賞賜,擁有比較雄厚的經濟基礎,這也是藤原氏能夠發家的重要因素。藤原氏能夠最終獲得“攝政”稱號,主要是因為藤原氏利用了同皇室聯姻以取得外戚身份的手段。首先,藤源冬嗣將女兒送到宮中作仁明天皇的女御,後來其女生下了文德天皇,藤源冬嗣成為天皇的外祖父。冬嗣之子藤原良房又效仿其父,將女兒送入宮中,成為了清和天皇的外祖父。藤原良房以文德天皇母舅的身份破例當上非皇族身份的第一個太政大臣,後成為清和天皇的“總攝庶政”,獲得“攝政”的稱號,開始了名副